听邻家吹笙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吹声如同隔着彩色霞光,不知道围墙外是哪户人家。重重的大门紧紧关闭无法寻找,怀疑有千株碧桃花盛开。
去完善
释义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又碧桃千树花"这两句诗的注释如下:
1. "重门深锁":指多层的大门被紧紧锁住,形容这个家的戒备森严,难以找到入口。
2. "无寻处":无法寻找、发现的意思。这里表示诗人找不到吹笙的地方,无法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
3. "疑又碧桃千树花":这句中的“碧桃”指的是一种绿色的桃花,也叫作绿萼梅或者绿萼白碧桃。这种桃花树春天开花,满树的花朵繁茂,景色十分美丽。所以诗人通过描绘千树桃花的美景来表现自己对于吹笙人家的美好想象与向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听邻家吹笙”为题,描绘出一幅悠扬、美妙的音乐景象。诗人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地运用多种意象,将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梦幻世界。
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将吹笙的声音比作凤凰的鸣叫,犹如穿透五彩斑斓的霞光,给人以优美、和谐的感受。这一比喻不仅形象地表现出音乐的美妙,还透露出一丝神秘的色彩,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次句“不知墙外是谁家”,则通过“不知”二字,引发出人们对音乐的赞美和好奇心。这句诗暗示了音乐的吸引力之强,以至于人们陶醉其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同时,这也表现了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他并不关心墙外的世界,而是全身心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接下来的两句“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则是诗人由现实转入幻想的表现。他想象着那发出美妙声音的地方,一定是重重门户紧锁的神秘所在。在这神秘的世界里,似乎有一片繁花似锦的碧桃园,千万株桃花盛开,如同美丽的仙境。这种奇幻的想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听邻家吹笙》出自唐朝诗人郎士元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唐时期,即公元755年至805年之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郎士元作为一名文人和官员,他的生活充满了文学和艺术的氛围。他的人生际遇与他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他作为朝廷的官员,对民生和国家治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听邻家吹笙》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宁静的夜晚,听到邻居演奏笙的美好感受。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其音色悠扬,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郎士元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音乐文化的繁荣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喜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