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相公三湘图
昔别醉衡霍,迩来忆南州。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
飞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
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谁言魏阙下,自有东山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离别,醉酒消愁于山岳之地,最近又想起南方的美丽风光。今天站在平坦的渡口,我有幸得以领略潇湘之美。
远方的城门渐渐变得清晰,但美丽的芳草和江水仍在我的心中蔓延。太阳即将落山,三峡的美景也渐渐变得朦胧,仿佛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千里。
飞翔的鸟儿似乎不知疲倦,而远处的船只却带来了傍晚的忧愁。涔阳的江水流向天际的尽头,而北方的河岸则显得空旷而又悠远。
在梦中,我常常见到江边的渔夫,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让我心生向往。谁说朝堂之上就没有宁静的桃花源呢?
去完善
释义
1. 昔别醉衡霍:昔别,指过去分别之时;醉,沉醉于;衡霍,即“南岳”,位于今湖南中部地区。
2. 迩来忆南州:迩来,近来;南州,泛指南方地区,这里特指湖南一带。
3. 今朝平津邸:今朝,今天;平津邸,东汉名臣平津侯公孙弘的宅邸,后泛指显贵之家的住所。
4. 稍辨郢门树:稍辨,逐渐辨认出;郢门,楚国都城荆州的大门,这里代指荆州;树,指树木,这里指城门的标志物。
5. 依然芳杜洲:依然,仍然;芳杜洲,古时有芳草、杜若生长的地方,这里代指美丽的地方。
6. 微明三巴峡:微明,光线暗淡;三巴峡,在今重庆一带,为长江三峡之一。
7. 咫尺万里流:咫尺,形容距离近;万里流,指长江的浩渺景象。
8. 飞鸟不知倦:飞鸟,飞行中的鸟儿;不知倦,不知疲倦地飞翔。
9. 远帆生暮愁:远帆,远方的船帆;生暮愁,产生傍晚时的忧愁。
10. 涔阳指天末:涔阳,涔阳江,位于今湖南省北部;指天末,遥望天空的尽头。
11. 北渚空悠悠:北渚,北方的水中小岛;空悠悠,空寂而遥远的样子。
12. 枕上见渔父:枕上,躺在床上;见渔父,梦见渔夫。
13. 坐中常狎鸥:坐中,在室内;常狎鸥,常常与鸥鸟亲近。
14. 谁言魏阙下:谁言,谁说;魏阙下,古代诸侯听政之处,这里比喻朝廷。
15. 自有东山幽:自有,自然拥有;东山幽,东山的幽静景色。
去完善
赏析
《题刘相公三湘图》是郎士元的一首描绘三湘风景的诗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雄浑的气势,展现出洞庭湖的辽阔与美丽。诗人通过自己的观感以及自然的景象,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宏大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昔别醉衡霍”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紧接着诗人用“迩来忆南州”描绘出自己近来的心境,表达对南方故土的思念。
接下来,诗人的笔墨转向了对三湘风景的描绘。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致的观察力,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诗人通过对故居的描述,表现出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同时,诗人还通过“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等诗句,描绘出了三湘美景的特点。
在诗篇的后半部分,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以“飞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等诗句,生动地展现出洞庭湖的壮阔景色。而“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谁言魏阙下,自有东山幽。”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隐逸思想。
总的来说,郎士元的《题刘相公三湘图》是一首描绘三湘风景,寄寓诗人情感的佳作。诗中的景物描绘形象生动,情感抒发真挚感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题刘相公三湘图》,是唐朝诗人郎士元所作。郎士元生于公元727年,卒于784年,是唐朝著名的才子之一。
在郎士元创作这首诗歌时,中国正处于唐玄宗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特别是诗歌方面,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个背景下,郎士元通过描绘三湘的风景,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从个人际遇来看,郎士元虽然才华横溢,但在官场上的发展并不顺利,这也许是他将情感寄托在山水之间的原因。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在多个地方任职,但始终未能得到重用。这种怀才不遇的心情在他的许多诗歌中都有所体现,而这首《题刘相公三湘图》也不例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