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郴县裴明府之任兼充宣慰

标题包含
送郴县裴明府之任兼充宣慰
白苹楚水三湘远,芳草秦城二月初。 连鴈北飞看欲尽,孤舟南去意何如。 渡江野老思求瘼,候馆郴人忆下车。 别后天涯何所寄,故交惟有袖中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郎士元,字君胄,号石洲,江苏宜兴人。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享年87岁。他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 郎士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远处的三湘之地,可见白苹洲畔的楚水;二月初春时分,秦城的草色格外茂盛。大雁成群结队向北飞去,仿佛要消失在远方;而我却乘着孤舟南下,内心怀着怎样的情思呢?渡过江流时,想起乡村的老人仍在寻求生活的疾苦;而在驿馆,又记起当年刚上任的地方官员。分别之后,天涯之间还有什么可以寄托我的思念呢?或许只有老朋友寄来的信笺了。
去完善
释义
《送郴县裴明府之任兼充宣慰》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下面是诗词的词句注释: 1. 白苹:一种水生植物,茎可食用或入药。这里指代水乡的风光。 2. 楚水:即楚江,长江中下游的一段。 3. 三湘:湘江上游的潇、湘、蒸三水合流处,代指郴州一带。 4. 秦城:古代秦国的都城咸阳,这里代指唐都长安。 5. 二月初:指春天时节。 6. 连鴈:大雁成群结队地飞行。 7. 北飞:指雁群从南方飞往北方。 8. 孤舟:孤单的小船。 9. 南去:指船只向南行驶。 10. 意何如:心情如何。 11. 渡江:指渡过湘江。 12. 野老:乡村老人。 13. 思求瘼:盼望官吏关心民间疾苦。 14. 候馆:驿站。 15. 郴人:郴州百姓。 16. 忆下车:指新官上任。 17. 天涯:指遥远的地方。 18. 所寄:寄托思念之情的事物。 19. 故交:老朋友。 20. 袖中书:藏在袖中的书信。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郎士元赠给即将赴任的郴县县令裴明府的送别之作。全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和抒发了诗人的思绪。 首联通过“白苹”、“楚水”、“三湘远”等词描绘出一幅宽阔浩渺的水乡图景,暗含送别的氛围;同时用“芳草”、“秦城”、“二月初”点明了春天已至的季节,春意盎然。 颔联以"连雁北飞"的形象展现了裴明府上任途中的情景,呼应“孤舟南去”,暗示虽然离别在即,但仍要坚定前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与祝愿。 颈联诗人通过想象裴明府到任后的生活,“渡江野老思求瘼”意味着他关心民生,受到百姓爱戴;“候馆郴人忆下车”则表现出其到任之初便得到当地人民的敬重。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能治理好地方的美好期望。 尾联诗人借用“别后天涯何所寄”的疑问表达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之情,紧接着“故交惟有袖中书”表明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会因为距离而疏远,而是以书信保持联系。此句既展示了诗人的才情,又揭示了朋友间的深厚感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郴县裴明府之任兼充宣慰》,是唐朝诗人郎士元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年)。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关键时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郎士元作为一位官员和诗人,他的生活和工作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在此背景下,他送别好友裴明府去郴州任职,同时担任宣慰使,负责安抚当地百姓,稳定社会秩序。 郎士元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以郴州美丽的山水为背景,描绘了友人与当地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对友人顺利履职的期许。同时,他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安定,表达了希望战争早日结束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