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马上口号呈建始李令

标题包含
马上口号呈建始李令
驿亭新似眼波明,箐路开如掌样平。 谁与长官歌美政,风摇松竹是欢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驿站犹如明亮的眼波,新修的道路平整得如同手掌一般。 有谁与长官一起歌唱赞美政策,风吹过松树和竹子发出的声音如同欢声笑语。
去完善
释义
驿亭: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 眼波:指明亮如眼的美丽景物。 箐路:山间的小路。 长官:指建始县的县令李。 美政:指好的政治措施和政策。 风摇松竹:形容风吹过松树和竹子时发出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首句“驿亭新似眼波明”,描绘出驿站新修的景象,犹如明亮的眼波,显得生机勃勃。次句“箐路开如掌样平”,描述了山路的开辟,平坦得如同手掌一般,形象地展现出道路的畅通无阻。 第三句“谁与长官歌美政”,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长官治理的认可,并期待有人能与长官一同歌颂其美好政治。尾句“风摇松竹是欢声”,将风吹过松树和竹林的声音比喻为欢快的歌声,象征着地方上的繁荣和人民的喜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元977年,黄叔达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马上口号呈建始李令》。这一年正值北宋时期,太宗赵炅在位,天下政局相对稳定,但仍有边疆战事。 在这个时期,黄叔达这位文人名士因科举失利而未能跻身官场。虽然遭遇挫折,但他并未气馁,反而将注意力转向了文学和艺术创作。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边关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当时,辽国时常侵扰北宋边疆,边境百姓生活困苦,战争使得民生凋敝。黄叔达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对这些现象深感痛心,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唤起人们的关注。在诗中,他运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前线将士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黄叔达在这个时期的内心写照:一方面,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效力,实现个人的抱负;另一方面,他又为民众的苦难而忧心忡忡,希望能用自己的笔尖传递出他们的呼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上口号呈建始李令》成为了一首充满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精神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