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南陵坡

标题包含
上南陵坡
风餐水宿六十里,蛇退猿啼百八盘。 上得坡来总欢喜,摩围依约见峰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野外露营露宿了60里路程,历经了曲折艰险如百八盘山路。登上山坡终于让人欢欣鼓舞,似乎能看到摩围山那隐约可见的山峰和山峦。
去完善
释义
1. 风餐:在风中吃饭,指旅途的艰辛。 2. 水宿:在水边过夜,也是指旅途中辛苦的生活。 3. 六十里:距离的长度,表示行程的距离。 4. 蛇退:形容山路蜿蜒曲折。 5. 猿啼:形容山中寂静,只有猿猴的叫声。 6. 百八盘:指山势险峻,路盘旋而上。 7. 上得坡来:登上南陵坡。 8. 总欢喜:总是很开心的。 9. 摩围:山名,这里代指山峰。 10. 依约:隐约,不清晰。 11. 见峰峦:看见连绵的山峰。
去完善
赏析
《上南陵坡》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途跋涉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到达目的地后的喜悦心情。首句“风餐水宿六十里”,以极简的文字概括了诗人旅途中风雨兼程、露宿水畔的艰辛经历;第二句“蛇退猿啼百八盘”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翻越山岭时的艰难险阻,这里以“蛇退”形容山路的险峻,以“猿啼”表现环境的荒僻,形象生动,引人遐思。 然而,尽管遭遇重重困难,诗人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在登上山顶后,诗人油然而生一种胜利的喜悦:“上得坡来总欢喜”,这一句既有对自己战胜困难的自豪,又寓含着对美好景色的期待。最后一句“摩围依约见峰峦”,则以朦胧的笔触勾勒出远处山水相依的美景,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南陵坡》是北宋著名诗人黄叔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陵坡上所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68年,正值北宋神宗年间。此时,北宋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黄叔达作为当时的文人名士,对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在个人生活方面,黄叔达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任过地方官吏,后因事被贬,赋闲在家。这种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士人阶层逐渐崛起,成为了社会的主导力量。黄叔达作为一个士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思想。 总之,《上南陵坡》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黄叔达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