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宋懋宗寄夔州五十诗三首 其三

标题包含
答宋懋宗寄夔州五十诗三首 其三
碑同岘首千年石,诗到夔州十绝歌。 他日巴人怀叔子,时时解著手摩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碑石犹如岘山千年的守护,诗篇宛如夔州的十曲绝唱。有朝一日巴人怀念仁爱的叔叔,他们时常触摸着这里的一切。
去完善
释义
1. 岘首: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的岘山之巅,南宋名将岳飞曾在此题诗纪功,此碑名为“岳鄂王岘山石铭”。 2. 夔州:古州名,唐代贞观年间设置,治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 3. 十绝歌:此处可能指古代某位诗人创作的十首诗,具体不详。 4. 巴人:巴族,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川东、鄂西一带。 5. 叔子:黄叔达的字号。 6. 解著:解开衣襟的意思。 7. 手摩挲:用手抚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石碑和诗歌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文学的热爱。"碑同岘首千年石"描述了古老的石碑,象征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诗到夔州十绝歌"则强调了诗人所创作的诗歌在夔州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他日巴人怀叔子,时时解著手摩挲"表达了对后人的期望,希望他们在欣赏这些文化遗产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独运和情感寄托。整首诗以深沉的历史感和丰富的想象为基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修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答宋懋宗寄夔州五十诗三首 其三》出自唐朝诗人黄叔达之手。创作时间为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 在这一时期,黄叔达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早年曾任官职,后因故被贬谪至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尽管身处逆境,黄叔达仍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他在夔州期间结识了宋懋宗,两人成为了好友,彼此之间常有诗书往来。这首诗歌就是黄叔达收到宋懋宗寄来的五十首诗后所作的回赠之作。 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唐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以诗歌抒发情志,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感悟。黄叔达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夔州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环境,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