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答清江主簿赵彦成

标题包含
次韵答清江主簿赵彦成
日转溪山几百遭,厌闻虎啸与猿号。 笙歌忽把二天酒,风雨犹惊三峡涛。 已作齐民寻要术,安能痛饮读离骚。 看君自是青田质,清唳犹堪彻九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日都在山川间穿梭数百次,早已听腻了虎啸和猿啼。 突然响起的笙歌如同美酒让人陶醉,风雨中的三峡涛声仍让人惊叹。 作为百姓,我正寻求着谋生之道,哪里还能痛饮高歌、欣赏《离骚》呢? 看你那气宇轩昂的气质,定能在九皋之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去完善
释义
1. 日转溪山:指诗人每日都在观察和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 2. 虎啸与猿号:形容山中野生动物的叫声,表现出诗人在山林间的孤独与忧虑。 3. 笙歌:代指饮酒作乐,“二天酒”喻指极美的美酒。 4. 三峡涛:指长江三峡的水涛声,这里用来形容风吹雨打的声音。 5. 齐民:普通百姓,这里诗人用来自谦。 6. 要术:治国之道,这里引申为治理地方的方法。 7. 痛饮读离骚:形容纵情欢娱而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8. 青田质:暗指赵彦成的品质高洁。 9. 清唳:指鹤的鸣叫。 10. 九臯:指深远的沼泽地,这里象征诗人的理想抱负。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日转溪山几百遭”起句,展现出其行走在山间田野、经历众多风雨的形象,显示出诗人的坚韧和毅力。接着,“厌闻虎啸与猿号”通过描绘危险的动物和响亮的叫声,表明了诗人勇于面对困境、忍受困苦的精神面貌。 “笙歌忽把二天酒,风雨犹惊三峡涛”这两句通过对声音的渲染,表现了诗人豪放奔放的性格以及纵情于山水之间的乐趣。但此处也透露着一种孤独和惆怅,诗人借酒消愁,感慨不已。 “已作齐民寻要术,安能痛饮读离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民间求得生存技能,但又向往尽情畅饮、阅读辞章的矛盾心理。显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看君自是青田质,清唳犹堪彻九臯”诗人称赞对方具有清高的品质,犹如鸾凤在高高的山顶鸣叫,寓意着清风高节,耐人寻味。 全诗表现出诗人豪爽奔放的个性和游历山川的壮志,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生活的感慨和矛盾,显示出其执着追求的心志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热衷于互相唱和诗赋,用以交流情感、砥砺才学。黄叔达作为北宋著名文人,交游广泛,与其他文人墨客常有诗歌唱酬。这首诗《次韵答清江主簿赵彦成》就是他在一次唱和过程中的作品。 创作时间为公元1069年前后,此时黄叔达正担任著作佐郎一职。在这段时间里,他参与了多项政治活动,如修订礼制、主持科举考试等,同时也积极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治理。这一时期,宋朝的官僚体制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对儒家伦理道德的崇尚和对政治参与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与赵彦成的交往过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探讨学术问题,共同关注社会现象,互为知己。在这种氛围下,黄叔达写下了这首《次韵答清江主簿赵彦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