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牧
整顿蓑衣御苦寒,自家水牯自家看。
白漫漫处无香草,笛弄梅花过别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上蓑衣抵御严寒,自家的耕牛自己照看。
茫茫白雪中看不到香草,远处传来笛声吹奏着梅花的旋律,送我们翻越小山。
去完善
释义
1. 整顿:整理,使有序。
2. 蓑衣:用蓑草编织的用于遮雨的衣物,这里指牧人的雨衣。
3. 御:抵挡,防御。
4. 苦寒:非常寒冷的气候条件。
5. 自家:自己,自身。
6. 水牯:耕牛的一种。
7. 白漫漫:白茫茫一片。
8. 无香草:没有芬芳的花草。
9. 笛弄:吹奏笛子。
10. 梅花:指《梅花落》曲,古代笛子演奏的曲目之一。
11. 别山:其他山脉,指远处之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一位牧者在雪地中放牧的场景。首句“整顿蓑衣御苦寒”,表现了牧者身着蓑衣,准备抵御严寒的天气。“自家水牯自家看”则意味着这位牧者只关心自己的水牛,展现出一种朴实的劳动人民的形象。
在第二句和第三句中,诗人描述了茫茫白雪覆盖的草地,以及那片草地上没有香草生长的情况。这反映出寒冷的冬季给大自然带来的影响,同时传达了孤独与寂静的氛围。
最后一联“笛弄梅花过别山”则是整首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这里诗人通过“笛弄梅花”这一意象,不仅表现出牧者的孤独与坚韧,同时也传达出春天的希望。诗人以悠扬的笛声寄托思绪,表达对远方梅花的思念之情,仿佛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牧》是唐朝著名僧人释广闻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一位牧童在雪地放牧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先,我们来看诗词的创作时间。《雪牧》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时期,大约公元618年至907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唐朝的诗歌发展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
其次,我们来了解作者释广闻的相关人生际遇。释广闻是唐朝的一位僧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甚详实,但从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禅意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在诗中表现出了超凡脱俗的气质,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切关注。
最后,我们来看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唐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寺院遍布全国各地,僧人数量众多。在这个时期,僧人不仅从事宗教活动,还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和文化交流。释广闻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繁荣和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