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日宴宋主簿山亭得寒字

标题包含
春日宴宋主簿山亭得寒字
公子正邀欢,林亭春未兰。攀岩践苔易,迷路出花难。 窗覆垂杨暖,阶侵瀑水寒。帝城归路直,留兴接鹓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宋之问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宋令文是初唐时期的一位文人雅士,擅长文学、书法和音乐。宋之问...查看更多
1M81
去完善

译文
富家少爷正在尽情娱乐,春日林间的亭台尚未繁茂。攀爬上山容易踩到青苔,但在花海中迷失方向却很难。窗户上覆盖着垂下的温暖柳枝,台阶则浸润在冰冷的瀑布水中。回京城的路上畅通无阻,留下的兴致可以延续到与凤凰和鸾鸟一同飞翔。
1M81
去完善
释义
1. 公子:指公子哥,即年轻人。 2. 邀欢:邀请朋友一起享受快乐。 3. 林亭春未兰:山林里的亭子,春天的兰花还没有完全开放。 4. 攀岩践苔易:攀登陡峭的山岩,踩着青苔很容易打滑。 5. 迷路出花难:在繁花盛开的树林中迷失方向很难走出来。 6. 窗覆垂杨暖:窗户上挂着垂下的杨柳枝,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7. 阶侵瀑水寒:台阶被瀑布的水流打湿,感觉有些寒冷。 8. 帝城:指都城,这里可能指的是宋的都城汴京。 9. 归路直:回家的路很直,意味着离家很近。 10. 留兴:留下兴致。 11. 接鹓鸾:接待高贵的人,这里可能是比喻与显贵交往。
1M81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宴会的热闹场景,以及在山亭间漫步时遇到的种种美好。诗中的“攀岩践苔易,迷路出花难”生动地表现了在春光中寻幽探胜的乐趣。而结尾的“帝城归路直,留兴接鹓鸾”则暗示了此次宴会可能是一次官员间的聚会,大家共同享受美景,留下难忘的回忆。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春日的美好画卷。
1M81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宴宋主簿山亭得寒字》这首诗是初唐时期著名诗人宋之问所作。宋之问出生于公元656年,他的父亲是一位朝廷官员,这使得他从小便有机会接触到宫廷文化。然而,在少年时期,他的家庭生活并不如意,他的母亲去世,父亲受到牵连被贬谪,这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初唐时期,社会风气逐渐开放,文化艺术开始繁荣发展。宋之问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擅长文学、书法和绘画,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诗中之冠”。 公元705年,宋之问因政治原因被贬到外地任职。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许多地方,欣赏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这使他的诗歌创作更加丰富多彩。在这首诗中,他以春天的美好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人们在山亭聚会的欢乐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1M81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