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石湖晚泊

标题包含
石湖晚泊
磨子峰头日已倾,楞伽塔顶月初生。 鸱夷去后烟波冷,怅望吴台与越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元肇,字圣可,号松源,俗姓李,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禅宗大师。他生于1136年,卒于1209年,享年74岁。 释元肇出生于浙江明州(今宁波),他的家族世代务农。在15岁时,他出家为僧,开始了修行生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磨子峰上,太阳已经落下;在楞伽塔上,新月初升。范蠡离去后,江湖一片冷清;我满怀惆怅地遥望江南水乡。
去完善
释义
1. 磨子峰:山峰名,位于浙江绍兴地区,相传为舜禹治水时,凿山通水之处。 2. 楞伽塔:古代佛教宝塔之一,建于浙江嘉兴南湖上的楞伽岛上。 3. 鸱夷:指范蠡,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曾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携西施泛舟五湖之上。这里代指泛舟的船。 4. 吴台:即苏州,古代吴国都城所在地。 5. 越城:即绍兴,古代越国都城所在地。
去完善
赏析
首句“磨子峰头日已倾”描绘了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磨子峰头是诗人观赏日落的位置。第二句“楞伽塔顶月初生”则描绘了初升的月亮挂在楞伽塔顶的情景。这两句形成了一幅黄昏到夜晚过渡的景象,具有鲜明的对比性。 第三句“鸱夷去后烟波冷”提及了鸱夷(即范蠡)离去了,留下的只有孤独的烟波,使人们感觉到了一种冷清的氛围。最后一句“怅望吴台与越城”,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思念之情和对故乡的怀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思念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使得全诗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深深的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湖晚泊》是宋代诗人释元肇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石湖岸边停泊船只时所见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历史转折点。由于金兵入侵,北宋灭亡,皇室南迁,建立了南宋政权。这一时期的文人骚客们纷纷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释元肇在南宋时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重大历史变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元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石湖晚泊》这首诗中,释元肇以石湖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景色。石湖位于江苏苏州,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诗人在石湖岸边停泊船只,欣赏着湖光山色,心中涌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