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忠甫初见菊开
积雨晓放霁,红日照我帷。
起来步幽蹊,金蕊灿朱扉。
芳姿自妩媚,微香袭人衣。
令节无多日,更宜拥培之。
三径岂不富,最喜先开枝。
此意谁颂解,惟有渊明知。
子诗正芳润,白露与俱滋。
未□泛杯酌,且要涤甘肥。
落英行可餐,乐哉遂忘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细雨终歇放晴破晓时,
阳光温暖映照我的帷幕。
起床后信步闲庭中,
金色的花瓣点缀着红色的大门。
她的美丽姿态自然迷人,
淡雅的香气萦绕着我们的衣裳。
美好时光总是匆匆流逝,
更应珍惜这培育的时光。
花园中的小径并不孤独,
最令人欣喜的是那些率先绽放的花朵。
这样的情意谁能理解,
恐怕只有那深深懂得的人。
你的诗篇如同鲜花般滋润,
露水伴着滋养万物。
还未共享杯中之酒,
让我们先来清洗甘甜丰美。
飘落的花瓣仿佛佳肴,
我们快乐地忘记了饥饿。
去完善
释义
《次韵忠甫初见菊开》注释:
1. 积雨:持续下雨。
2. 放霁:天气转晴。
3. 幽蹊:幽静的小路。
4. 金蕊:金色的花蕊。
5. 朱扉:红色的大门。
6. 芳姿:美好的姿态。
7. 微香:淡淡的香味。
8. 令节:节气转换的时候。
9. 拥培:亲近培育。
10. 三径:指家园附近的小路。
11. 颂解:用诗歌来表达理解。
12. 渊明:指陶渊明。
13. 芳润:美好的润泽。
14. 白露:秋天的露水。
15. 甘肥:美食。
16. 落英:凋谢的花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次韵忠甫初见菊开》冯伯规描绘了在雨后初晴的早晨,金色的菊花和红色的阳光相互辉映的场景。诗人认为,在这美好的时节里,人们应该爱护、培育菊花,欣赏它的高雅气质,品味它的清香。诗人还以陶渊明的诗句为引,表达了对菊花真挚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也以饱满的笔墨描绘了菊花的美丽景色,宛如一幅生动的水墨画,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忠甫初见菊开》是南宋诗人冯伯规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56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
在这段时间里,冯伯规经历了战乱、动荡和流离失所的生活。南宋初年,金兵入侵中原,民生疾苦,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冯伯规在动荡的时局中,为了生存,四处奔波,尝尽了人间冷暖。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国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冯伯规深感世事无常,人生如梦。他以敏锐的目光洞察现实,用深沉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慨,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哲理和人文关怀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