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观涨
闻得江头汹涌声,不知何处雨盆倾。
两涯牛马那容辨,一夕蛟龙怒不平。
浪尽横汀孤树在,微开顽翳夕阳明。
尽饶河伯乘秋旺,潦涸霜寒水自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闻江边波涛汹涌的声音,却不知哪里下起了大雨。
两岸的牛和马都无法分辨,一夜之间蛟龙愤怒不已。
大浪过后,横卧在水边的树木还在,太阳渐渐露出光芒。
尽管河水上涨,但是河流清澈依旧。
去完善
释义
《雨后观涨》:本诗描绘了暴雨后的壮观景象。
冯伯规:宋代诗人。
1. 闻得江头汹涌声,不知何处雨盆倾。
注释:江头-江边;雨盆倾-形容雨量大。
2. 两涯牛马那容辨,一夕蛟龙怒不平。
注释:两涯-两岸;牛马-指洪水中的物体;蛟龙-传说中的神兽,此处象征洪水。
3. 浪尽横汀孤树在,微开顽翳夕阳明。
注释:横汀-水边的陆地;顽翳-云层。
4. 尽饶河伯乘秋旺,潦涸霜寒水自清。
注释:河伯-黄河之神;乘秋旺-借助秋季雨水增多;潦涸-指洪水消退;霜寒-寒冷的秋天。
去完善
赏析
《雨后观涨》是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象的诗词,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雨中江河高涨、波涛汹涌的景象。“闻得江头汹涌声,不知何处雨盆倾”两句写的是听到江边的汹涌水流声,却不明白是哪里在下雨。接下来的四句描述了两岸的牛马在雨中难以辨认,蛟龙也因愤怒而掀起的波浪难平复。此外,还描绘了江水退去后,小汀上的树木依然屹立不倒,以及太阳穿过云层洒下光辉的场景。最后两句则以河伯比喻河流的水势浩大,虽然秋季雨水减少,但经历了雨季的洗礼后,河水变得清澈透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后观涨》是北宋诗人冯伯规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6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此时朝政较为稳定,文化繁荣发展,诗歌艺术逐渐进入鼎盛阶段。
在创作《雨后观涨》时,冯伯规已年逾古稀。他一生仕途坎坷,虽然才华横溢,但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尽管如此,冯伯规始终保持着对诗艺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雨后观涨》正是他在历经沧桑之后,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诗意,描绘出大自然带给他的感悟和启示。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北宋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文人士大夫们热衷于文学艺术,尤其是诗歌创作。在这样的氛围下,冯伯规与其他文人墨客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技艺和理念,为宋代诗歌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