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仲秉木犀

标题包含
次韵仲秉木犀
金借颜色月借光,作团稼绿缀深黄。 合令范晔添成传,曾向维摩饭此香。 尚忆□□披御赐,颇疑妙舞簇霓裳。 当陪玉树栽天上,肯学夭桃露短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借用金子闪烁,犹如绿色的稻谷与黄色的谷粒交织在一起。这让人想起了范晔所写的故事,也让人回想起曾经为维摩诵经时的香气。似乎还能感受到那曾经的皇家恩赐,那些美妙无比的舞蹈仿佛穿上了霓裳羽衣。这些美好的事物应该与天上的玉树一起生长,而不应像短墙边的桃花那样随意生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韵:即依照原诗的韵脚和韵律进行创作。 2. 仲秉:指宋代诗人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居士。 3. 金借颜色月借光:形容木犀花呈金黄色的光彩。 4. 团稼绿缀深黄:团稼,指花瓣簇拥在一起;绿缀深黄,描述木犀花的形态特征。 5. 范晔: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宣城太守。此处指范晔撰写的《后汉书》。 6. 维摩:佛教菩萨名,这里指寺庙。 7. 尚忆:还回忆。 8. 御赐:皇帝赏赐的物品。 9. 玉树栽天上:形容木犀花开得高洁,如同天上的玉树。 10. 肯学:不愿意效仿。 11. 夭桃:桃花的一种,比喻美女或美貌。 12. 露短墙:指在矮墙上展示出美好的景致。
去完善
赏析
《次韵仲秉木犀》是宋代诗人冯伯规的一首咏物诗,以木犀(即桂花)为题材,通过对桂花的形象描绘和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洁品质。 首联“金借颜色月借光,作团稼绿缀深黄”,描述了桂花的外观特点:金色的花朵借助阳光的光泽更显娇艳,团团的绿色叶子衬托着深黄色的桂花,显得格外醒目。诗人以“金借颜色月借光”的手法,展现出桂花的优雅气质。 颔联“合令范晔添成传,曾向维摩饭此香”,运用了典故。范晔,南朝梁代人,曾任国子祭酒,著有《后汉书》。这里指范晔在撰写《后汉书》时,可能也会将桂花的美丽写入书中。维摩,即维摩诘,古印度著名居士,是释迦牟尼在世时的弟子之一。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暗示桂花的美好名声早已流传千古,令人向往。 颈联“尚忆□□披御赐,颇疑妙舞簇霓裳”,表达了对桂花的赞美之情。上联提到了皇帝赐予桂花的故事,下联则想象桂花犹如仙女翩翩起舞,身着霓裳羽衣的情景。这两句诗句展现出了桂花的尊贵地位和高雅气质。 尾联“当陪玉树栽天上,肯学夭桃露短墙”,寓意桂花的美好品质应得到世人认可,它不应该被埋没,而应该像天上的玉树一样被人敬仰。这里的“夭桃”指的是桃树,暗含诗人认为桂花比桃树更高雅、更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桂花的形象描绘和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洁品质。同时,诗人也希望世人能珍惜桂花的美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种美丽的植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仲秉木犀》是南宋诗人冯伯规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8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此时正是金朝入侵中原后不久,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一段历史时期,冯伯规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在词中描绘了木犀花的美丽和香气,以此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词作,唤起人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与此同时,冯伯规本人也在人生道路上历经沧桑。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意,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坚持文学创作,终于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作品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次韵仲秉木犀》是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个人命运多舛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词人以木犀花为寄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展现了文人士大夫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