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季春下澣游南龛

标题包含
季春下澣游南龛
四山如猬毛,中有线路萦。 谁人导我来,得此掌许平。 雨后天宇空,夏气和且清。 休日一无事,驾言南山行。 南山有何好,翠壁列峥嵘。 巨木老已仆,頼有红石撑。 自从严大夫,废兴今几更。 穉干亦合抱,知几阅晦明。 幽壑架危亭,无风凉自生。 少间上绝顶,四望围长城。 涨江笼篆纹,小市分棋枰。 俛仰忘身世,独慨呼酒倾。 何知玉堂客,分杂巴叟耕。 下山喜同步,元自脚力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周的山如同刺猬的毛一般密密麻麻,其中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贯穿其间。谁能引导我来到这里,找到这么一片宁静的地方?雨后天空分外明朗,夏天的气息清新宜人。一个无所事事的休息日,我决定驾车前往南山。 南山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翠绿的峭壁巍峨耸立,古老的树木虽然已经倒下,但还有红色的岩石支撑着。自从严大夫来过之后,这里的兴衰已经经历了多次更迭。一些稚嫩的树干也可以合抱起来,它们见证了无数次的日夜交替。在幽深的山谷里,一座高台危然独立,即使没有风,也能感受到凉爽的空气。 不久,我登上了山顶,四周的长城环绕。长江水波荡漾,如同笼罩在云烟之中;而小市镇仿佛分布在棋盘之上。在这里,我可以忘记自己的身份地位,独自感慨并畅饮美酒。谁能想到那些居住在华美宫殿的人,也愿意与巴蜀的老百姓共同劳作呢?下山的时候,我很高兴能与你一起走,因为我们的步伐和体力都相当轻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季春:指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三月。 2. 下澣:指每月下旬的休息日。 3. 南龛:指南方的佛龛或寺庙。 4. 如猬毛:形容山峦密集的样子。 5. 道路萦: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6. 严大夫:此处可能指唐代诗人杜甫,他曾任严州刺史,故称严大夫。 7. 废兴:指世事变迁。 8. 穉干:指嫩绿的树干。 9. 合抱:形容树干粗壮,需要两人合抱。 10. 知几:指知道事物的变化规律。 11. 幽壑:指深邃的山谷。 12. 无风凉自生:形容山谷中的清凉氛围。 13. 四望围长城:指四周被长城包围。 14. 涨江:指江河的水位上涨。 15. 笼篆纹:指水面如同篆书般波纹。 16. 小市分棋枰:指小市场上摆着棋盘,人们在下棋消遣。 17. 俛仰:指低头抬头之间。 18. 身世:指人的经历和境遇。 19. 玉堂客:指在京城为官的人。 20. 巴叟耕:指四川的农民。 21. 元自:指原本。
去完善
赏析
《季春下澣游南龛》是北宋诗人冯伯规的一首描绘夏日游山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南龛景色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四山如猬毛,中有线路萦”描述了群山环绕的景象,其中山路蜿蜒曲折,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颔联“谁人导我来,得此掌许平”则表现了诗人在山间漫步的悠然自得,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这片景色的喜爱。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天气和夏日的气息,以及他在休日时驾车游览南山的心情。颈联“南山有何好,翠壁列峥嵘”则是对南山景色的赞美,通过翠壁、巨木和老树等元素的描绘,展现出一片苍茫而壮丽的景象。 在接下来的部分,诗人回顾了南龛的历史变迁,并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他通过对小市的描绘,展现了当地的风俗风情。 尾联“何知玉堂客,分杂巴叟耕”则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虽然他曾身处玉堂,但现在却与百姓一起劳作,这种反差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南龛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他豁达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季春下澣游南龛》是南宋诗人冯伯规所作,这是一首描绘春日出游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宁宗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 在这一年里,冯伯规身处临安,虽然作为一个书生,但他对时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当时的宋朝正处于金国的威胁之下,内外交困,百姓疾苦。然而,统治者却对此视而不见,仍然沉湎于歌舞升平之中。冯伯规作为一个士人,对这种现状感到痛心疾首。 在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杭州等地,已成为江南的文化艺术中心。冯伯规受其影响,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与文人墨客交往频繁。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乐观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