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岁晚倚栏

标题包含
岁晚倚栏
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 细倾碧潋滟,喜对白芙蓉。 问信迟宾雁,催寒有响蛩。 暝烟都不见,闻得望□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很快秋天就过完了,明天就是立冬。 细细品味那碧绿的池水,喜欢面对白色的芙蓉花。 问讯迟迟而来的宾客大雁,听到寒蛩的声音催促寒冷的到来。 夜晚的烟雾都看不见了,只听得见远处的钟声。
去完善
释义
1. 倏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2. 秋又尽:秋天结束。 3. 明朝:第二天早晨。 4. 碧潋滟:指绿色的波光粼粼的水面。 5. 白芙蓉:白色的荷花。 6. 问信:询问消息。 7. 迟宾雁:指候鸟大雁来得晚了。 8. 响蛩:蟋蟀的叫声。 9. 暝烟:傍晚的烟气或暮色。 10. 望□钟:原诗此处字缺,可能是"夜"或者表示钟声的字。
去完善
赏析
《岁晚倚栏》这首五言诗生动地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并在最后一句通过钟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首句“倏忽秋又尽”点明秋天的结束,为第二句的“明朝恰立冬”作铺垫,表达出季节更替的速度之快。接下来两句分别描绘了清澈的水面和盛开的白芙蓉,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第四句和第五句中,诗人提到鸿雁传书慢以及蟋蟀叫声带来的寒冷感觉,进一步刻画了深秋的氛围。结尾两句则以遥望远处的钟声收尾,使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尾声和冬天的来临,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岁晚倚栏》是南宋诗人冯伯规创作的一首古词。这首词创作于宋孝宗淳熙末年(公元1189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时局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富裕,文化氛围浓郁。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冯伯规却未能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他的一生在官场沉浮,屡次被贬谪,这使得他对人生的态度变得悲观消极。 在这首词中,冯伯规通过对晚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他用“霜满栏”来象征自己的人生际遇,以“迟暮”形容自己的处境,表现出对岁月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他也用“雁群”隐喻自己的理想,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