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晋斋兄韵
斟酌元气,斗为帝车。
四时迭运,其信也且。
天道不言,莫非教欤。
日之升矣,云翳扫除。
本无体质,湛然太虚。
历山舜耕,雷泽舜渔。
天德首出,兹焉权舆。
晋斋作诗,诲语勤劬。
我处山樊,饮水饭蔬。
一雨苏旱,民气欢如。
东邻杀牛,西邻刲猪。
市贾不售,始到吾庐。
买来烹之,每食无余。
凉哉枕簟,凄其葛綀。
忽念世涂,滔滔沦胥。
自昔兴亡,具载诗书。
蛊弊极矣,谁与爬梳。
已而谛思,惊饵如鱼。
谁谓王门,可轻曳裾。
观诗末章,荷兄警予。
老冉冉至,虚度望舒。
学贵密察,勿事恢疏。
一念微差,恶草必锄。
真刚大勇,那可踌躇。
未济濡尾,既济濡袽。
元自昭晰,无惑可祛。
拜兄忠告,其敢忘诸。
且此养疴,谁毁谁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培育精神,北斗星是天的马车。
四季交替运行,这是事实啊。
天道并不言语,难道这不是教育吗?
太阳正在升起,云彩被清扫了。
本没有物质形态,清澈得如同太空。
舜在历山耕种,雷泽捕鱼。
上天的美德首先展现出来,从这里开始了。
晋斋写诗,教诲的话语勤劳艰苦。
我在山中居住,喝水吃饭吃蔬菜。
一场雨解决了旱情,民间气息欢快。
东边邻居杀了牛,西边邻居宰了猪。
市场上卖不出去,才开始到我家。
买回来烹饪,每次吃饭都吃不剩。
凉爽的枕头和席子,寒冷的葛布和麻布。
忽然想到世间的路,滚滚向前不断沦陷。
自古以来的兴盛和衰亡,都记载在诗书之中。
蛊毒弊端到了极致,谁能梳理清楚?
然后仔细思考,就像鱼儿吃惊于诱饵。
谁说王门,可以轻易地拖着衣服进去?
看了诗歌的最后部分,感谢哥哥提醒我。
老年慢慢到来,虚度了望舒。
学习贵在细致观察,不要从事宽泛的事情。
一个念头稍有偏差,邪恶的草一定要除掉。
真正的刚烈勇敢,怎么可以犹豫?
还没有渡河,尾巴沾湿了;已经渡河,船破了。
本来就明显清晰,没有什么困惑可以消除。
感谢哥哥的忠告,我怎么敢忘记呢?
而且在这里养病,谁毁坏谁赞誉呢?
去完善
释义
1. 斟酌:商讨研究,考虑。2. 元气:指宇宙自然之气。3. 斗:北斗七星。4. 帝车:古人认为北斗星是天的枢纽,运转不息,犹如天子的乘车,故称“帝车”。5.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6. 迭运:更迭运行。7. 其信也且:意为事情确实如此。8. 天道:天地自然的法则。9. 莫非教欤:意思是这些都不是人力所能支配的,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10. 日之升矣:太阳升起。11. 云翳:云雾。12. 扫除:清除。13. 本无体质:物体不存在实体。14. 湛然:清澈的样子。15. 太虚:天空。16. 历山:在山东省中部地区,相传舜在此地耕作。17. 雷泽:在山东省北部地区,相传舜在此地捕鱼。18. 天德:天的品德或特性。19. 首出:首先出现。20. 权舆:起始。21. 作诗:创作诗歌。22. 诲语:教诲的话语。23. 勤劬:勤奋努力。24. 山樊:山林。25. 饮水饭蔬:粗茶淡饭。26. 一雨苏旱:一场雨后旱情缓解。27. 民气:民众的气势。28. 欢如:欢喜的样子。29. 东邻杀牛,西邻刲猪:东邻杀猪宰牛庆祝丰收。30. 市贾不售:市场上的货物卖不出去。31. 庐:房屋。32. 无余:没有剩余。33. 凉哉枕簟:凉快的枕头和竹席。34. 凄其葛綀:凉爽的葛布衣裳。35. 忽念世涂:忽然想到世俗的道路。36. 滔滔沦胥:世事如潮水般滚滚向前。37. 兴亡:兴盛与衰亡。38. 具载:详细记载。39. 诗书:《诗经》和《尚书》。40. 蛊弊:积弊。41. 爬梳:梳理、清理。42. 已而:后来。43. 谛思:仔细思考。44. 惊饵:惊吓鱼儿上钩。45. 王门:朝廷官员。46. 可轻曳裾:轻视或随便进入朝廷做官。47. 观诗末章:观察这首诗的最后一段。48. 荷兄警予:感谢兄长的提醒。49. 老冉冉至:慢慢地变老。50. 虚度望舒:虚度时光。51. 学贵密察:学习要重视深入观察。52. 勿事恢疏:不要夸大事物的范围。53. 一念微差:一个细微的想法。54. 恶草必锄:杂草必须铲除。55. 真刚大勇:真正的刚强勇敢。56. 那可踌躇:不可犹豫不决。57. 未济濡尾:尚未成功仍需要继续努力。58. 既济濡袽:已经成功仍需小心谨慎。59. 元自昭晰:本来就很清楚明白。60. 无惑可祛:没有什么疑惑可以消除。61. 拜兄忠告:拜谢兄长的忠告。
去完善
赏析
《和晋斋兄韵》是南宋诗人袁甫的一首长篇诗作。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和道德操守的思考。首先,诗人以“斟酌元气,斗为帝车”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宇宙万象的运行规律,强调天地万物的和谐共生。接下来,诗人通过“四时迭运,其信也且”来表达自然界四季更替、周而复始的现象,以及其对自然规律的信仰。
在诗歌的第二段,诗人转向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他通过“日之升矣,云翳扫除”来比喻社会的公平正义,倡导人们像阳光驱散云翳那样去清除社会的不公不义。同时,诗人又以“本无体质,湛然太虚”表达了人性的本善和对道德境界的追求。
紧接着,诗人通过对舜耕历山、舜渔雷泽的历史典故的引用,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诗人指出,道德品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盛的基础。随后,诗人又以“晋斋作诗,诲语勤劬”赞美了晋斋兄的诗才和教诲精神。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精神追求。他以“一雨苏旱,民气欢如”表现了民生安乐的场景,并通过“东邻杀牛,西邻刲猪。市贾不售,始到吾庐”传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操。
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沉浸在这种宁静的生活之中,他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兴亡和民众的疾苦。因此,他在诗中发出了“蛊弊极矣,谁与爬梳”的感叹,呼吁有识之士站出来为国家分忧解难。
最后,诗人以“真刚大勇,那可踌躇”勉励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勇敢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挑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晋斋兄韵》是南宋著名诗人袁甫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234年,即宋理宗宝祐二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金、蒙古和西夏三国鼎立的历史阶段,国家内外交困,战乱频繁。
袁甫,字元礼,号东涧,浙江慈溪人。他在年轻时就已经崭露头角,成为文坛上的知名人物。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反而因为直言不讳地抨击时弊而屡遭排挤。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关注民生疾苦,努力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在《和晋斋兄韵》这首诗中,袁甫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好,同时又以深沉的情感抒发了对现实世界的关切。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袁甫作为一名文人墨客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