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湖道中因见二事信笔二首 其二
乌雀逢鹯皆忆凤,鸬鹚遇獭等求鱼。
秋风雪散天无极,清晓冥冥鸿影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乌鸦和麻雀回忆起凤凰,鸬鹚遇上水獭一起捉鱼。
秋天的风雪漫无边际,清晨昏暗,大雁孤独的身影。
去完善
释义
乌雀:泛指普通的鸟类。
逢鹯:遇到鹰类猛禽。
皆忆凤:都想着凤凰,喻指有着较高的理想和追求。
鸬鹚:一种水鸟,善于捕鱼。
遇獭:碰到水獭,亦喻指遭遇困境或敌人。
等求鱼:竞相争夺鱼类,形容竞争激烈。
秋风雪散:秋天的风将雪花吹散,形容秋天到来,天气变凉。
天无极:天空无边无际。
清晓:清晨。
冥冥:昏暗的样子。
鸿影孤:大雁的身影显得孤独,暗含离别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生灵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和状态。诗人运用“乌雀”、“鸬鹚”、“鹯”、“獭”等动物形象,以及“秋风雪散”、“清晓冥冥”的景物特征,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诗中的“乌雀逢鹯皆忆凤”描述的是在困境中鸟类的本能反应——寻找强大的凤凰作为依靠和保护。而“鸬鹚遇獭等求鱼”则刻画了鸬鹚与獭在水上相遇时共同寻求食物的场景,展现了它们为了生存而互助合作的画面。在“秋风雪散天无极”一句中,诗人以无限的天空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肃杀景象。最后,通过“清晓冥冥鸿影孤”将主题引向孤独的大雁,传递出作者内心的苍凉感受。整首诗通过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对自然环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和对人生困境的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朗湖道中因见二事信笔二首 其二》是南宋末年诗人许月卿的一首描述自然景色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南宋对立的分裂状态,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许月卿生活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本人也经历了多次人生的起起伏伏。他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卓越的文学才能,但因为战乱和时局的影响,他的仕途并不得意。他曾多次科举不第,后来虽然得到了一官半职,但也因为直言进谏而遭到排挤,最终辞官归隐。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在《朗湖道中因见二事信笔二首 其二》这首诗中,许月卿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朗湖的美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