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宫使李侍郎颂送入莞山庵

标题包含
和宫使李侍郎颂送入莞山庵
此山已是胜天台,峰顶寥寥正眼开。 无限水云难凑泊,却容扫地相公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昙华,又称法显法师,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生于公元334年,卒于公元420年,活了86岁。 释昙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对佛学有深厚的兴趣。他在19岁时出家为僧,开始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山就是最佳的观景台,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豁然开朗。尽管四周水气弥漫难以接近,却能容纳像我这样的隐士前来居住。
去完善
释义
1. 天台:代指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东部的著名佛教圣地。 2. 峰顶:山的最高处。 3. 寥寥:形容数量稀少。 4. 正眼开:禅宗术语,意指悟道、看破尘世。 5. 无限水云:此处喻指无边的烦恼与困惑。 6. 凑泊:凑近、靠近的意思。 7. 容:允许,让的意思。 8. 扫地相公:唐代僧人石霜庆诸的别号,世称石霜扫地。此处用以比喻在禅定中求得解脱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昙华与宫使李侍郎在莞山庵共度的美好时光。首句“此山已是胜天台”描述了莞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喜爱之情。接着的“峰顶寥寥正眼开”则体现了诗人在山顶开阔视野中的豪情壮志。 “无限水云难凑泊”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的心境,同时也借以表达了诗人对佛学智慧的追求。最后,通过“却容扫地相公来”这一幽默的诗句,诗人传达出他与李侍郎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在此共同探讨佛学问题的愉悦心情。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以及他心境高远、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本诗名为《和宫使李侍郎颂送入莞山庵》,作者为释昙华,创作于北宋时期。释昙华是北宋著名僧人,以他的佛理知识和诗歌艺术闻名于世。 在这一时期,北宋的统治者崇信佛教,佛教文化在社会上广泛流传。释昙华作为一代高僧,受到皇帝的召见和礼遇。他不仅在佛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诗歌创作。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与宫使李侍郎的一次唱和之作。当时,宫使李侍郎送人到莞山庵修行,释昙华听闻此事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歌。在这首诗中,释昙华表达了对修行的敬仰,以及对李侍郎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是北宋社会繁荣的时期,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也比较发达。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佛教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因此,释昙华的诗作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