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严教授画临济请赞

标题包含
严教授画临济请赞
喝下忽雷惊,声前休领略。 当锋啮镞时,蹉过第一著。 不在壁立处,岂向平地泊。 野水白连天,秋空飞一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昙华,又称法显法师,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生于公元334年,卒于公元420年,活了86岁。 释昙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对佛学有深厚的兴趣。他在19岁时出家为僧,开始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忽然响起了震撼人心的雷鸣,在这声音来临之前很难领会到它的威势。 面对锐利的剑锋和箭簇,往往错过了最佳的应对时机。 并非所有的成功都在险境中达成,有时候机遇也会出现在寻常之处。 旷野中的水流与天空相连,秋天的高空中,一只鹗鸟展翅飞翔。
去完善
释义
1. 喝:大声呼喊;突然发出的响声。 2. 忽雷:形容声音洪亮如雷。 3. 休:不要;别。 4. 当锋:面对敌人或困难的进攻;承受攻击。 5. 镞:箭头;锐利。 6. 蹉过:错过;失去。 7. 第一著:第一次机会;最重要的时机。 8. 壁立:直立的墙壁;比喻坚定稳固。 9. 平地泊:在平坦的地面上停泊。这里指安心休息。 10. 野水:野外的小溪或河流。 11. 白连天:水波与天际相接的景象。 12. 秋空:秋天的天空。 13. 一鹗:一只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表现了临济宗的禅宗哲学和严教授的艺术风采。首句“喝下忽雷惊”以忽然其来的巨大声响比喻禅师的当头棒喝,这种喝问能使弟子顿时惊醒,领悟禅的真谛。第二句“声前休领略”则意味着这种领悟是不可言说的,只能亲身经历过才能理解。接下来的三、四两句,描述了在直面锋锐的觉悟过程中,有可能错过最关键的时刻,犹如箭簇未击中目标。接着,诗人以“不在壁立处,岂向平地泊”表达禅宗追求的不是一个稳定的立足点,而是指向一个更为深邃的境地。 最后两句“野水白连天,秋空飞一鹗”,诗人则以自然景观来形容禅者的境界。野水白茫茫与天空相连,隐含禅宗所追求的广大无边的精神世界;而秋天高空中飞行的鹗鸟,象征着独立不群的人格和精神风貌,表达了禅宗超越世俗的智慧和毅力。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禅宗哲学的魅力和严教授画作的深刻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严教授画临济请赞》是南宋诗僧释昙华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尤为突出,文学艺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释昙华作为一名诗僧,他的作品既有佛教的教义,又融入了自己的哲理思考。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严教授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艺术的自信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此外,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喜欢以禅入诗,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禅宗的思想。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释昙华的创作,使他能够在作品中表现出禅宗的精神风貌。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下,由释昙华这一位具有深厚佛学修养和艺术才情的诗僧创作出来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