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别俗兄

标题包含
赠别俗兄
此行安忍泛轻舟,无奈官差不自由。 痛望老人修浄业,莫教容易度春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昙华,又称法显法师,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生于公元334年,卒于公元420年,活了86岁。 释昙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对佛学有深厚的兴趣。他在19岁时出家为僧,开始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在能够安心地驾驶着小船四处游荡,却无奈的是公务繁忙无法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痛苦地看着时光飞逝,希望老年生活可以更加安定平和,不要让人轻易地度过这些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此行安忍泛轻舟":这句意思是这次远行,怎么能忍耐着坐轻舟走呢。"安忍"是表否定情感的词语,相当于"不能忍受"。 "无奈官差不自由":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心里并不愿意离开,但是被公家派遣出去执行公务,身不由己。"官差"指的是被政府或官府派遣的任务,这里是指老师的公务出行。 "痛望老人修浄业":这句意思是深感忧虑地期望老年人能修养心性,以佛教的净业为标准。"痛望"表示非常关切的心情。"老人"指年纪大的人,"修浄业"则是修行佛教的清净行为,修心养性。 "莫教容易度春秋":这句诗告诫俗兄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把岁月轻易度过。"莫教"是禁止的意思,"度春秋"指时间的流逝,春去秋来,代表一年年地过去。
去完善
赏析
《赠别俗兄》这首诗歌以释昙华的口吻,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兄弟的深深关切与嘱咐。诗中首句“此行安忍泛轻舟”,表达了他对离别的不舍之情。诗人用“安忍泛轻舟”的形象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暗示兄弟之间即将分别,渐行渐远。同时,第二句“无奈官差不自由”揭示了分离的原因,透露出诗人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无奈和无力。 接着在诗的后两句“痛望老人修浄业,莫教容易度春秋”,诗人表达出他对俗兄未来生活的关心。他衷心希望俗兄能在晚年致力于修持,清心寡欲,并鼓励他度过安稳、平静的岁月。这两句既是对俗兄的劝诫,也流露出诗人对其未来的深切关注。整首诗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作为朋友、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别俗兄》是南宋诗人释昙华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见于《庐山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释昙华在南宋时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曾在庐山白龙寺出家为僧,并在此地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在这段时间里,他与世俗的兄长感情深厚,彼此关爱。然而,世事无常,他们的友谊因为种种原因而走到了尽头。为了纪念这段逝去的友谊,释昙华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北方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屡次南下侵扰。南宋朝廷内部也矛盾重重,权臣当道,政治腐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昙华作为一位出家人,虽然远离红尘,但仍然能感受到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这或许也是他选择出家为僧的原因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