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宿解田偶成

标题包含
夜宿解田偶成
夜宿西山居士家,围炉相对话生涯。 从来无一丝头许,自是劳生眼里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昙华,又称法显法师,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生于公元334年,卒于公元420年,活了86岁。 释昙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对佛学有深厚的兴趣。他在19岁时出家为僧,开始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夜宿:指夜晚住宿。 2. 西山:此处的“西山”具体所指不确定,可能是泛指北方的山脉。 3. 居士:这里指的是以在家修行为主的人。 4. 围炉: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围着炉火取暖或做饭。 5. 生涯:生活、人生。 6. 无一丝头许:没有一点儿苗头。 7. 劳生:辛苦劳累的人生。 8. 眼里花:视觉上的幻觉,形容看不清楚。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相聚谈心的诗作。诗人以“夜宿解田偶成”为题,表达了在夜晚借宿于解田的偶然之作。 首句“夜宿西山居士家”,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和时间。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来到了西山居士的家中小住。这里的“西山”并非实指具体的地名,而是用以形容诗人和友人居处环境的幽静。 第二句“围炉相对话生涯”,描写了诗人和友人围炉而坐,相互倾诉彼此生活经历的情景。诗人以“相对话生涯”一句,展现了朋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第三句“从来无一丝头许”,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种种纷扰困惑的看法。他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是源于无谓的执着和计较,如果能放下这些执念,便能豁然开朗。 第四句“自是劳生眼里花”,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诗人认为,人们之所以感到困扰和疲惫,是因为过于关注生活中的琐事,使得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若能看清这一点,便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宿解田偶成》这首诗出自宋代高僧释昙华之手。诗作于南宋初年(约公元1138年左右)。 释昙华,俗姓吴,浙江钱塘人。早年在天目山出家为僧,后游历四方,学识渊博,禅定深厚,尤善诗赋。他生活于动荡不安的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深重。 在这一特殊时期,由于北方金兵入侵,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民生疾苦,政局不稳。释昙华作为一名僧人,行走江湖,目睹了民间的苦难和不公,心中充满忧国忧民之情。他在《夜宿解田偶成》中抒发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诗中,释昙华以“夜宿解田”为题,描绘了一幅田间风光的画面。通过描写农田、水鸟、归舟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然而,在这美好的田园风光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忧患意识。诗人以“心悬万里烽烟急”表达了他对国家局势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战乱和离乱之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