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虎丘先师
老汉从来无禅,一味心中含毒。
此毒时复现前,浑家大小不穆。
异口同音呪诅,至今活陷地狱。
一名临济正宗,一名丛林瞎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虎丘:位于苏州西北的一座著名风景名胜区,有著名的虎丘塔等景观。
2. 先师:这里指禅宗临济宗的创始人释昙华。
3. 老汉:作者对自己的谦称。
4. 无禅:没有领悟禅宗的奥义。
5. 一味:指心思专注于一个地方或事物。
6. 心:这里指自己的内心世界。
7. 毒:比喻内心的烦恼、痛苦。
8. 浑家:全家人,包括妻子和孩子。
9. 不穆:关系不好,不和。
10. 咒诅:用言语攻击、诋毁别人。
11. 至今:到现在为止。
12. 活陷地狱:指遭受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13. 临济正宗:指禅宗临济宗。
14. 丛林:指佛教寺院。
15. 瞎秃:贬义词,指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赞虎丘先师》,是唐代诗人释昙华的一首题诗。诗中以虎丘先师的名义,表达了对禅宗的讽刺和批判。首先,作者自称“老汉”,暗示自己年事已高,对生活有深刻的体会。接着,他直言自己从未领悟过禅意,反而心中充满毒素。这里的“毒素”象征着世俗的烦恼和纷扰。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这种“毒素”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涌现,导致家人关系紧张不和。这表明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矛盾和冲突深有感触。而后,他又提到众人因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而咒骂对方,导致了双方都陷入了心灵的地狱。这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担忧和对精神世界的关注。
最后,诗人提到了两位著名的禅宗大师——临济和丛林。他把这两位禅宗领袖称为“瞎秃”,意味着他们虽然名声显赫,但在诗人看来,并没有真正领悟到禅的真谛,反而是误导了信徒。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怀疑和批判,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赞虎丘先师》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释昙华所作。释昙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进入长安的宫廷进行佛经的翻译工作。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许多以佛教为主题的作品,表达了他的宗教信仰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在天宝年间,大唐帝国进入了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然而,这个时期也是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贫富差距加大,民不聊生。释昙华在宫廷生活中,目睹了这些社会现象,深感忧虑。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以及对佛家慈悲为怀的教义的追求。
此外,天宝年间还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使得唐朝国力空前强大。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杨贵妃事件和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释昙华作为这个时期的见证者,也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