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程宗古承务
庞居士悟心于马驹言下,裴相国得大用于黄蘗棒头。
虽相去数百年间,其金声玉振联环不断。
彼时有此二大老光明烜赫,此时有宗古先生仁义礼信。
根于心而能以此心确然履践,佛祖大解脱门诚不让耳。
白云山月未足为齐,寒桧青松堪同大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庞居士在马驹的门下领悟到了内心世界的真谛,裴相国则从黄蘗的教诲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虽然时间过去了数百年,他们的智慧却如同黄金般的音韵和玉质的回响一样,连绵不绝地传承下来。
他们那个时候,有着这两位伟大的人物照亮世界,如今这个时代,则有宗古先生的仁、义、礼、信。他深入理解这些原则并将其付诸实践,这真的是可以与佛祖的解脱之道一较高下。
白云山上的月色也不足以与他的光辉相比,寒桧和青松的品质也仅仅能够与他相同。
去完善
释义
1. 马驹:马驹子,即马祖道一禅师,唐代禅宗高僧,创立洪州宗。
2. 裴相国:即裴休,唐朝大臣,曾为相国。
3. 黄蘗:又称黄檗山,位于江西省修水县,是中国禅宗五山之一,这里代指黄蘗希运禅师,唐代禅宗高僧,裴休的师傅。
4. 金声玉振:形容人的德行美好,如同金玉之声。
5. 庞居士:即庞蕴,唐朝居士,与马祖道一同时期,曾参访马祖并得其指点。
6. 白云山: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此处指广州白云山寺。
7. 寒桧青松:比喻高洁的品质和坚贞的节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程宗古的品行和成就。诗中提到了庞居士和马驹、裴相国和黄蘗棒,以及白云山月和寒桧青松,这些意象都是用来表达程宗古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首句通过庞居士和马驹的故事,表达了程宗古领悟佛法的智慧;第二句则通过裴相国和黄蘗棒的故事,赞美了程宗古的治国之道和政治才能。虽然这些人物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传承却流传后世。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程宗古的品质:他坚守仁义礼信,心中有信仰并付诸实践。他的品德之高,甚至可与佛祖相比。最后两句则以白云山月和寒桧青松作比,表达了对程宗古高尚品质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赞程宗古承务》是南宋诗人释昙华所作的一首赞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蒙古铁骑的入侵使得国家局势紧张。然而,尽管面临如此严重的危机,南宋知识分子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文化传统,以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在这段时间里,释昙华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波折。他曾是一名云游四方的僧人,但在那个时代,僧人的生活同样受到了战乱的威胁。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庇护所。在这个过程中,他与程宗古承务结识,并对后者的人品和才学表示敬意,因而创作了这首赞诗。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一方面,儒家文化受到佛教、道教等多种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蒙古势力的崛起,南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昙华的诗作既有对儒家传统的继承,也有对佛教思想的融入,展现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深刻洞察和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