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巨山逵长老命立首座持师顶相请赞
烟林风姿,山岳气宇。
坐看春回,行无伴侣。
不图成佛,岂欲作祖。
一句掀翻,万机罔措。
更提柱杖,击涂毒鼓。
立禅持归,分付乌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烟雾笼罩下的树林,风度翩翩;山脉壮丽,气度非凡。
静坐欣赏春天的回归,身边却没有同伴。
并不期望成为佛陀,也不想做禅宗的祖师。
一句话就能推翻一切思考,万般思绪都失去了方向。
再次拿起拄地的杖,敲击着世间的苦毒之鼓。
在禅修中归来,告知那个叫做乌巨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乌巨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西部与瑞安市接壤的山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
乌巨山逵长老:可能是指唐代的一位名叫王逵的高僧,曾在乌巨山修行。
立:建立;成立。
首座:佛教寺院中地位仅次于住持的高级执事僧。
持师:可能指禅宗的某位大师。
顶相:形象、面貌。
请赞:请求赞美或请求颂扬的意思。
烟林风姿,山岳气宇:描绘了乌巨山险峻、壮丽的景色。
春回:春天到来的时候。
伴侣:同伴、伙伴。
不图成佛,岂欲作祖:表示作者不希望成佛或者成为宗师,表达了作者谦虚的品行。
一句掀翻,万机罔措: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旦领悟到了真理,就会觉得以前的问题都变得不再重要。
更提柱杖,击涂毒鼓:形容僧侣通过敲击法器来警示众人。
立禅持归,分付乌巨:这句话的意思是,将禅定修行带回乌巨山,传递给其他弟子。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高僧释昙华为乌巨山逵长老和持师所作的赞美诗。诗中表达了两位高僧洒脱的修行态度和高超的禅定功夫。首联“烟林风姿,山岳气宇”描绘了乌巨山逵长老的形象,以山林和风姿来隐喻其高洁的品质和精神风貌。颔联“坐看春回,行无伴侣”描述了持师修禅的情景,即使春天到来,他仍心无旁鹜,独自修行。这两句展示了持师的坚韧毅力和自我超越的精神。颈联“不图成佛,岂欲作祖”表明两位高僧在修行道路上并非追求成佛作祖的功名,而是出于内心对佛学的热爱和对众生的悲悯。尾联“一句掀翻,万机罔措”描述了持师通过一言一行启发众人,使众生摆脱烦恼、困惑的境地。最后两句“更提柱杖,击涂毒鼓”表达持师为了传法教化众生,不惜拿起法杖,敲响涂毒鼓,警醒世人。整首诗巧妙地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勾勒出两位高僧的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境界和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乌巨山逵长老命立首座持师顶相请赞》出自南宋诗人、诗论家释昙华(法号延寿)之手。此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
当时,南宋朝廷局势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然而,释昙华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以“悟”为修行之本,且注重心性修养和传承禅法。他曾云游四方,在浙江省瑞安市瓯海区的乌巨山建立了禅院,广结善缘,弘扬佛法。由于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许多信徒纷纷前来请教参禅,其中也包括著名的长老“逵长老”。这位长老对释昙华的佛学造诣颇为认可,故请他担任乌巨山的首座。
首座的地位相当重要,负责教导众僧修习禅法,树立典范。这首诗便是释昙华受此任命后,回应逵长老的期待而作。从诗题可知,这是将逵长老授予其的肖像进行赞美。表达了他对禅宗修行的执着追求,以及与其他僧人共同推动禅宗发展的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