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杨善才道友惠数珠
南询初不失程途,收得金刚脑后珠。
两手持来亲献我,光明烱烱破昏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南询:南方寻访的意思,这里指去南方寻找修行的真谛。
2. 程途:路程、行程的意思。
3. 金刚:佛教中的一位神祇,以坚不可摧的形象出现,此处象征坚定和强大的修行。
4. 脑后珠:一种头饰,通常用珍珠制成,挂在脑后。此处象征修行的智慧和体悟。
5. 两手持来:指善才将数珠亲自交给释昙华。
6. 亲献我:亲自献给释昙华的意思。
7. 光明烱烱:形容数珠光芒璀璨的样子。
8. 破昏衢:破除昏暗的迷障,指数珠给释昙华带来的智慧之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以佛教为主题的诗歌,作者是宋朝的释昙华。诗中“南询初不失程途”一句暗示了诗人对于佛教真理的追求,他通过不断的探寻和领悟,终于在心灵的旅程中找到正确的道路。“收得金刚脑后珠”则是表明了诗人已经获得了佛教的智慧,这种智慧如同金刚珠一样坚固、明亮。第三句中的“两手持来亲献我”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所获智慧的珍视与感恩,他认为这是最珍贵的礼物。最后一句“光明烱烱破昏衢”则强调了这种智慧的力量,它能够破除世俗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心灵。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热诚和对智慧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谢杨善才道友惠数珠》是宋代高僧释昙华所作。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徽宗年间(1101-1125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禅宗发展的关键时期。释昙华在此时成为一代宗师,致力于弘扬佛法,著作颇丰。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政治形势较为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由于政治上的腐败和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民间疾苦日益加剧。这使得许多士人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在学术上寻求解脱之道。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方式吸引了许多人。释昙华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他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释昙华在当时是一位著名的高僧,他与杨善才道友的友谊也是这段历史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杨善才道友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佛教界的思想交流和个人情谊,以及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和社会风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