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六人禅者随宏长老住大智
大智荒凉久,中兴六上人。
机前施远略,句下要通津。
事理无兼带,偏圆有主宾。
风云今际会,弹指一番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智慧已很久无人传承,现在又有六个贤能之士开始振兴。他们在事务处理上具有深远的谋略,能够领悟其中的奥妙并融会贯通。他们行事讲究原则,公正无私,有自己的立场和主见。如今时局变化,时机已到,他们只要稍稍施展才华,就能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去完善
释义
1. "大智":指大智禅寺,位于浙江台州天台县的华顶山。
2. "六上人":这里指的是六名僧人。“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
3. "宏长老":一位高僧的尊号,曾任大智禅寺住持。
4. "机前":禅宗常用语,指在禅定中参悟佛理。
5. "施远略":展现深远的策略。
6. "句下":对佛经的细读和理解。
7. "通津":比喻理解佛法的正道。
8. "事理无兼带":阐述佛教“事事无碍”的理论,意为万事万物之间并无相互牵累。
9. "偏圆":即“偏真圆融”理论,强调事物自性和圆融的道理。
10. "主宾":意指事理的主从关系,是佛教哲学的一种观点。
11. "风云":在此指代时势机遇。
12. "弹指":古印度的计数方式,以手指一弹表示一个数字,这里是喻指时间短暂。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禅宗六祖慧能的诗。诗人描述了大智禅院从荒芜到中兴的过程,表达了六位禅师随宏长老入住大智禅院的景象。“机前施远略”表达的是六位禅师在禅宗修行上的深远见解和独特策略,而“句下要通津”则是说他们通过诗文的解读来引导信众领悟禅宗的真谛。
诗中提到的“事理无兼带,偏圆有主宾”是强调禅宗对于事物理解和道理的领悟必须深刻专一,不偏不倚。这样的领悟可以引导人们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如诗中所言的“风云今际会”,寓意着禅修的新境界即将到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六人禅者随宏长老住大智》是唐代诗人释昙华所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47年,即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正是唐朝晚期的禅宗文化繁荣期。
在这个时代,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禅宗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宏长老是一位在禅宗修行方面有着深厚造诣的高僧,他的修为和德行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认可。六人禅者跟随宏长老学习禅宗智慧,体现了当时禅宗门下弟子的虔诚和敬师精神。
释昙华作为一位在诗坛享有盛誉的僧人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和宗教情感。在这首诗中,他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自己修行的坚定信念和对他人修道的期许与支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