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永宁小轩
我行重到清凉地,小室轩窗分外明。
不是山家占春色,大都物理自舒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再次来到了这凉爽的地方,小屋的窗户和阳台格外明亮。
这并不是因为山野人家独占春天的美景,大部分的自然现象都能够自然地展示出它们的美好情感。
去完善
释义
1. 我行:我行走。
2. 重到:再次来到。
3. 清凉地:指使人感到凉爽的地方,这里指永宁小轩所在之处。
4. 小室:小屋。
5. 轩窗:门窗。
6. 分外明:格外明亮。
7. 山家:山里的人家,这里指永宁小轩的主人。
8. 大都:大体上,基本上。
9. 物理:事物的常理。
10. 自舒情:自然抒发情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题永宁小轩》是宋代诗僧释昙华所作。诗人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景象。首先,他以“我行重到清凉地”表达了自己再次踏上这宜人的境地。接着通过“小室轩窗分外明”突出了环境明亮的特征,这里的“轩窗”寓意着小小的居所或阁楼。诗人进一步通过“不是山家占春色”传达出并非是山区人家独占春天的美丽,而更多是大自然的生理变化使一切充满生机和舒适的感情。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轻快的笔触和简明的意象展现了春天里的美景与静谧的心境,将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在一起,既体现了诗词的韵味,又抒发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永宁小轩》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僧人释昙华所作。释昙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唐朝初期。他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诗作既有深厚的佛学内涵,又具有浓厚的文人情趣。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初至贞观年间(618-649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刚刚建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释昙华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创作了这首描绘永宁小轩的诗篇。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昙华的人生际遇颇具传奇色彩。他曾云游四方,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积累了丰富的阅历。他在佛门中修行,又与世俗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使得他的诗歌既具有超脱的禅意,又充满了现实关怀。在永宁小轩这个场景中,他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展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在唐初至贞观年间,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唐太宗李世民高度重视佛教文化,大力推动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这使得许多僧人在这个时期得以活跃于文坛,释昙华便是其中的一员。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