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仲逸宣教三境图
太清之云,镜中之尘。
从无住本,廓应如春。
妙玄不动,示现无垠。
三世普入,孰妄孰真。
现成公案,岂费精神。
当头一著,坐断要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白云,镜子上的灰尘。
一切法本自虚无,自然应如春日般辽阔无边。
至妙的道理恒常不变,展现出无尽的法界。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皆入此境,谁虚假谁真实呢?
现成的公案摆在这里,无需耗费心力去追寻。
正面对待这关键问题,便能把握要义,直达究竟。
去完善
释义
1. 太清:指天空或天界。
2. 镜中尘:比喻世事无常。
3. 无住本:佛教术语,即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本体。
4. 廓:开拓,扩展。
5. 应:对应。
6. 妙玄:深奥的道理。
7. 无垠:无边无际。
8. 三世:过去、现在、未来。
9. 普入:普遍进入。
10. 公案:禅宗的话头、故事或隐语。
11. 当头一著:比喻面对问题立即处理。
12. 要津:重要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释昙华的《题仲逸宣教三境图》表达了禅宗修行中的一种境界——不执着于外在的色相、现象而直接观照心性本质的境地。诗人以“太清之云”和“镜中之尘”作为比喻,寓意修行者在观察万物时要抛开表象,直指本性。通过“从无住本”和“廓应如春”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追求一种没有生灭变化,恒常安住的境界。接着诗人指出这种境界需要抛弃思维分别、言语描述,因为真正的妙理是无法用言辞表达的,只能通过实际修行去体验。在“三世普入,孰妄孰真”两句中,诗人提醒我们超越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观念,看清事物的真相。接下来的“现成公案,岂费精神”则指出修行的关键不在于用力思考和做作,而是放下一切执著,自然显现本有的佛性。最后两句“当头一著,坐断要津”则以禅宗特有的机锋表达方式,传达出禅修的最高境界——顿悟,瞬间契入佛道,斩断一切烦恼,实现解脱自在。整首诗给人以超脱世俗纷扰,直面内心真实的启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