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
青青柔蔓遶修篁,刷翠成花著处芳。
应是折从河鼓手,天孙斜插鬓云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嫩绿的藤蔓轻轻地环绕在翠竹上,翠绿的花朵盛开出阵阵芬芳。这应该是来自银河河畔的天神之手,是天上的仙子将它们斜插在发髻间,散发出幽香。
去完善
释义
危稹:宋代诗人。
牵牛花:又名喇叭花,原产于热带地区。
柔蔓:柔软的藤蔓。
修篁:指竹子。
刷翠:绿色,翠绿的颜色。
著处:犹言到处,处处。
河鼓手: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为天帝之子,主管天河,俗称“牛郎”。
天孙:天帝之孙女织女,与牛郎隔河相望,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斜插鬓云:形容头发编成的发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牵牛花的形象为切入点,描绘出一幅清幽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牵牛花依附在青竹上的形象描绘,以及其鲜艳的色彩和四溢的香气,展现了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同时,诗中还巧妙地借用了牵牛花与银河织女之间的传说故事,赋予了这首诗更深层次的内涵,让读者不禁对这美丽的牵牛花产生了更多美好的遐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牵牛花》是宋代诗人危稹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仁宗时期(公元960-1127年),这一时期正是北宋的鼎盛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在人生际遇方面,危稹是一位富有才情的文人,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文坛的认可。然而,他在官场上的遭遇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这种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具有较深的内涵,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历史背景方面,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科举制度的改革使得文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他们的作品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危稹的《牵牛花》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通过描绘牵牛花的美丽和坚韧,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