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师传郎
盘石山深鸟相呼,常忧草木侵樵苏。
子孙存者亦牢落,安得上冢来鸿胪。
忆初起家声烜赫,翰林主人嗟莫及。
只今若使翁不亡,再试南宫期第一。
传郎十四如我长,骨骼已似能文章。
阿翁穿杨有旧箭,传乎勉力不可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的盘石深处,鸟儿在相互呼唤,时常担忧草木会侵犯我们的生活。子孙们还在,生活却显得零落。怎么能盼望他们来到墓地呢?还记得当初家庭显赫一时,那时的翰林主人也叹不如我们。现在如果我们的祖父还在世,相信他一定能再次考取第一名。传郎十四岁就像我现在这般年纪,他的才情已经能够和文章相匹配。我们的祖父曾经有过百发百中的神箭,希望他能以此激励自己努力前行,不忘初衷。
去完善
释义
1. 盘石:盘石县,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2. 山深:深山。
3. 木侵:草木侵害。
4. 樵苏:砍柴、割草。
5. 鸿胪:指朝廷礼宾司官员。
6. 起家:从家里出发。
7. 声烜赫:声名显赫。
8. 翰林:古代文学之士的聚集地。
9. 嗟莫及:无法企及。
10. 南宫:古代指尚书省。
11. 穿杨:射箭技艺高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事业的忧虑与期望,以及对后代的关爱和教育。诗人以“盘石山深鸟相呼”开篇,描绘了深山之中鸟语花香的景象,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虑。诗人担心家中的草木被樵苏破坏,反映出他对家庭环境和家族传承的关注。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的子孙现在的生活并不如意,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重新崛起,来到诗人的身边。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辉煌成就,感叹时光流逝,同时表达出对家族的期许和希望。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关注到了自己的侄子,即“传郎”。诗人称赞传郎虽然年纪尚小,但已经展现出了优秀的文学才华。同时,诗人还提醒传郎要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和成长,实现家族的荣耀。诗人将自己曾经的成功经验告诉传郎,希望他们能够共同努力,为家族争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家庭、事业的担忧,表达了对家族传承的关注和期待。诗人通过赞美自己的侄子和鼓励他继续努力,展示了自己作为长辈的关心和责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师传郎》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个时期,晁公溯担任夔州通判的职务,对于国家的时局和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他看到许多百姓生活在贫困之中,而朝廷却对民生疾苦漠不关心,这让他深感忧虑。
在当时,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军事压力之下,北方领土丧失严重。然而,朝廷内部却矛盾重重,权臣当道,政治腐败严重。在这种背景下,晁公溯对于国家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
这首诗便是他在这种心情下创作的。通过赞扬师传郎的高尚品质和技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公正和道德仁爱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