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老农问
使者輶车岁不停,金缯兼载价连城。
洛阳年少今何怯,未省传闻敢请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使者:指政府的派遣官员。
2. 輶车:即轻车,用于巡查地方的车辆。
3. 金缯:指金银布匹等财物。
4. 连城:价值连城的财宝。
5. 洛阳:古代河南的首都。
6. 未省:不知晓、不明白。
7. 传闻:听到的事或消息。
8. 敢请缨:表示愿意担当重任的勇敢行为。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使者輶车岁不停,金缯兼载价连城”的景象,表达了洛阳少年们对于外来势力的胆怯和畏惧,不敢勇敢地站出来为国家分忧解难。诗人借此事表达了对这些年轻人的失望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即对外来压力的恐惧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诗人通过对这种现象的批判,呼吁人们要勇敢面对挑战,敢于担当责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七言老农问》,是北宋时期诗人沈遘所作。诗中的描述生动形象,反映了当时农村劳作的情景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沈遘生于北宋时期的一个书香门第,其家族世代为官,家学渊源深厚。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青年时期便已崭露头角,成为文人墨客们推崇的才子。然而,仕途多舛,沈遘在宦海浮沉多年,历经波折。他曾因直言敢谏而受到贬谪,也曾因忠诚勤勉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这些人生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民间疾苦,也促使他将自己的才情倾注于描绘民生画卷之中。
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农业得到很大发展。但是,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侵犯,生活逐渐陷入困境。沈遘对此深感忧虑,于是他在诗中将农民的疑问直接诉诸笔端,表达了对农民处境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