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颜公山
咫尺九天低日月,分明千里俯山川。颜公登跖只如此,空悔尘中六十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段古文可以翻译为:“天地之间的距离如此之近,仿佛就在我们脚下;而山川之间的距离则显得无比遥远,需要仰望才能看到。就像颜真卿一样,他虽然距离地面很近,却能清楚地俯瞰到远方的山川河流。这样的境界真是令人神往,可惜我在这尘世间虚度了六十年的光阴。”
去完善
释义
1. 咫尺:极言其近,意指颜公山离天很近。
2. 九天:极高的天空。
3. 低日月:使日月显得低垂。形容地势极高。
4. 千里:极言其远,意指可俯瞰广阔的山川。
5. 颜公:即颜杲卿,唐名将,抗暴死难。他曾在山中隐居,故称“颜公山”。
6. 登跖:登上最高处。这里比喻登上颜公山的顶峰。
7. 只如此:仅仅这样。
8. 空悔:白白悔恨。
9. 尘中:尘世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颜公山的所见所感。首句“咫尺九天低日月”描述了山势之高,仿佛触手可及的九重天都比日月要低。第二句“分明千里俯山川”则体现了诗人在山顶俯瞰千里的壮丽景色,山河尽收眼底。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以颜公(颜斶)为例,感慨颜公当年登上这座山时或许也见到过类似的壮观景象,但终究在尘世间悔恨度过六十载光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匆匆的无奈与惋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颜公山》是南宋诗人朱升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34年。朱升是南宋末年的一位才子,他生活在金朝末期到元朝初期的动荡时期。当时,南宋王朝已经日薄西山,北方的金朝也面临着蒙古铁骑的威胁。
在这样动荡的时期,朱升的个人命运也颇受波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继续在诗歌创作上努力耕耘。这首诗就是他在游览颜公山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中,朱升描绘了颜公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他借颜公山这个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这种情感在他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乱和苦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