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密庵禅师塔
绵里裹刀难近傍,饭中有药出闽乡。
至今怕饮山中水,我昔曾遭蛊毒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绵里裹刀:指表面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
饭中有药:指食物中被下了毒药。
蛊毒:用毒药害人。
译:在与人相处时,要警惕那些外表看似温和却难以亲近、可能心怀叵测的人;一些险恶的事情可能会悄无声息地发生在不经意间,比如在这则故事中,就有人被下毒于食物。至今谈起这些往事仍然感到害怕,这让我想起过去在山里饮水时曾遭遇过的投毒事件,真是让我心有余悸啊。
去完善
释义
1. 绵里裹刀:指表面上温和而内里却暗藏杀机的人或事物。这里用来形容禅师生性低调,但智慧内敛。
2. 难近傍:难以接近的意思。
3. 饭中有药:比喻禅师生前对佛法的研究和实践,即日常生活中都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4. 出闽乡:福建,是南宋时期禅宗五山十刹之一雪峰寺的所在地,该寺为礼密庵禅师所建。
5. 山中水:泛指自然界的水源。
6. 蛊毒伤:利用虫毒或毒药伤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禅意人生的诗歌。诗中的“绵里裹刀”和“饭中有药”两个形象化的描述,寓意了生活中的潜在危险和药物带来的疗效。诗人以亲身经历提醒人们要保持警觉,即使是山中饮水也要有所警惕,以免受到伤害。这种对生命隐忧的忧虑及警惕,展现出一种在静谧中孕育的智慧。这首诗歌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人生哲理,使得读者能从中体悟到生命的无常与恐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礼密庵禅师塔》是北宋时期禅宗僧人释梵琮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北宋政权稳固、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释梵琮作为一位禅宗僧人,他的诗歌作品多体现了禅宗哲学和人生观。
释梵琮在北宋时期的佛教界有着较高的地位,他曾担任过天台宗的主持人,对于禅宗的教义和实践有深入的理解。在他的生活中,他以禅定和诗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和人生观,强调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自然之道。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禅宗佛教在北宋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士大夫阶层的知识分子也对禅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外,宋朝政府对佛教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使得佛教的发展得以顺利进行。在这个时期,禅宗的僧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修行和顿悟,而释梵琮的诗作则反映了这种修行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