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访育王东堂空叟和尚夜话 其一

标题包含
访育王东堂空叟和尚夜话 其一
病余相对两枯桩,霜发毵毵映暖窗。 纵有丹青描不得,到头六六不成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生病时,只有我和两个干枯的树桩相对无言;满头的白发映衬着温暖的窗户。尽管有出色的画家也描绘不出这样的场景,但是到最后一切都不再完美。
去完善
释义
"病余相对两枯桩":病余,指生病过后;相对,面对面;枯桩,指老和尚的老年形象。 "霜发毵毵映暖窗":霜发,白色的头发;毵毵,形容头发散乱的样子;暖窗,暖和的窗户。 "纵有丹青描不得":丹青,指绘画;描不得,指难以描绘出。 "到头六六不成双":到头,最终的意思;六六,即12年,古代计算时间的单位;不成双,指二人未能共度时光。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五言诗中,诗人以病后修养为题,抒发了与友人对坐夜谈的情景。首先描绘了两位头发斑白、老态龙钟的“枯桩”形象,表达了作者经历风霜磨砺后的坚韧精神。接着通过“纵有丹青描不得”的诗句揭示了人的晚年生活虽然寂寥但充满智慧和经验的事实,使读者感受到人生的厚重。同时,诗句中的“到头六六不成双”意味着生活中难免会有孤寂和失意的时刻,但只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就能勇敢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沧桑的深刻领悟和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展示了诗人深沉而又豁达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育王东堂空叟和尚夜话 其一》是北宋诗人、僧人释梵琮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即北宋初期。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释梵琮,又名梵琮,是北宋初年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成就,作品广泛流传。在他生活的时代,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释梵琮本人作为一位僧人,对于佛学有深厚的造诣,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哲理和禅意。 在《访育王东堂空叟和尚夜话 其一》这首诗中,释梵琮描述了自己拜访育王东堂空叟和尚的场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高僧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佛学的深刻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北宋初期佛教文化的繁荣景象以及诗人个人的修行体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