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九十三首 其八十四
我有个火头,作事多伶俐。饱饭携锄头,庵前去锄地。寸草不留踪,善恶无忌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有一个想法,做事情非常机智灵活。吃饱饭后带着锄头,到寺庙前去锄地。寸草不留痕迹,对善和恶都没有忌讳。
去完善
释义
1.火头:这里指做饭时用的火。
2.伶俐:聪明灵活。
3.锄头:农具的一种,用于耕作、除草等。
4.庵前:寺庙门前。庵,小庙或僧尼修行的地方。
5.寸草不留踪:意指将杂草除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痕迹。
6.善恶无忌讳:对善与恶的行为都不去避讳或顾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九十三首 其八十四》是释梵琮所作的一首禅宗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以诙谐幽默的口吻描绘了一个火头僧的形象,火头僧是个勤劳、率真的人物,在吃饱饭后就拿着锄头去庵前锄地,无论善草恶草都不留踪迹,也不忌讳自己的言行。这首诗通过塑造这样一个形象,表达了禅宗强调的随性自然、不避讳因果的修行理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禅意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九十三首 其八十四》是宋代诗人释梵琮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的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和思想极为繁荣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释梵琮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洞察力,对人生、生死、因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表达了其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这个时期的宋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禅宗作为一种哲学和宗教的流派,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释梵琮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的作品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体现了禅宗倡导的顿悟、直指人心等理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