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秋思
客愁无定迹,几处冒风埃。
逢得家乡便,凭将信息囘。
海烟蛮树湿,秋雨瘴花开。
旧日越王国,吾今身再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忧愁的客人行踪不定,不知在哪里遭遇风雨。
在家乡意外相逢,顺便传递消息。
海边的烟雾中树木显得湿润,秋天的雨中瘴气弥漫如同花开。
从前是古越国的领土,如今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
去完善
释义
1. 闽中:福建一带地区。
2. 客愁:指离乡在外的人的忧愁。
3. 定迹:固定的迹象或痕迹。
4. 风埃:风尘,喻指离家远行。
5. 家乡便:即方便回家的时机。
6. 信息:音信,消息。
7. 回:传达,传送。
8. 海烟:海上的雾气。
9. 蛮树:指南方的树木。
10. 湿:湿润,这里指被雾气打湿。
11. 瘴花:瘴气中的花朵,形容环境恶劣。
12. 越王:指南越王赵佗,原为秦朝将领,后建立南越国。
13. 再来:再次来到。
去完善
赏析
《闽中秋思》是一首描绘诗人旅居福建时的思乡之情的诗作。首联“客愁无定迹,几处冒风埃”以诗人的客愁为引子,表达出飘忽不定的愁绪如同在风中四处涌动的尘埃。这两句诗暗含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颔联“逢得家乡便,凭将信息回”则表现诗人遇到来自家乡的契机时,会迫切地将消息带回故乡。颈联“海烟蛮树湿,秋雨瘴花开”描写了闽中的自然环境:湿润的海雾、蛮荒的树木以及秋季雨中瘴气弥漫的景象。这些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所处环境的深刻感受。尾联“旧日越王国,吾今身再来”回忆往昔越国的景象,诗人用“越王国”这一古国名来隐喻福建一带,凸显出历史的沧桑感;同时,也表示自己如今再次来到这片土地。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闽中的自然环境和抒发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旅愁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闽中秋思》是南宋诗人翁卷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期,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这一时期正值宋朝政治腐败、外患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也是南宋文学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翁卷作为一位布衣诗人,其人生经历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百态的敏锐观察。
在《闽中秋思》这首诗中,翁卷描绘了福建地区中秋节时的景象。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离家在外的人们的思乡之情。同时,他也借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百姓生活状况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翁卷卓越的诗才,也反映了当时福建地区的地域风情和民间习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