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友人
常忧别时数,每苦欢事疎。
矧兹同心人,契阔三月余。
昨日携瘦藤,往访林间庐。
差池不一见,出门恨何如。
今晨苍童来,赠言委璠玙。
吟玩弗忍释,绚彩摇襟裾。
子有供世才,胡为未展舒。
我无资身策,合守贫贱居。
积疴困疲薾,焉得愁闷除。
慇懃荷久要,尚肯念到予。
南枝早梅白,古涧寒流虚。
明当复相寻,行游带琴书。
嚼花饮芳泉,哦诗更踌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常常忧虑离别的时刻越来越近,总是苦恼欢乐的时光难得亲近。更何况我们这两个心灵相通的人,已经分开三个月有余。昨天带着瘦弱的拐杖,去探访山林间的茅屋。遗憾的是始终未能相见,离开家门心中怅然若失。今天早晨有个苍老的孩子来找我,留下了华美而珍贵的言语。这些言语令人陶醉不忍放手,就像五彩斑斓的光华在舞动衣襟。你有对社会有贡献的才华,为什么还不能得到施展?我没有谋生的方式,应该守住清贫的生活。疾病困扰着我,让我筋疲力尽。如何才能消除这种忧愁和郁闷呢?感谢你长期的关怀和照顾,还愿意挂念着我。南方枝头上的梅花已经早早开放,白色花瓣显得尤为突出;古老的山涧里流淌着寒冷的溪水,显得有些空虚。明天我要再次去寻找你,出行的时候我会带上我的琴书。我们一起品尝花香、饮用清泉,一起吟咏诗篇、共度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常忧别时数,每苦欢事疎:常常担忧分别的时候到来,每次欢愉的事情过后都感到疏远。
2. 矧兹同心人,契阔三月余:更何况我们是志同道合的人,分别已经有三个月了。
3. 昨曰携瘦藤,往访林间庐:昨天带着瘦弱的藤条,去探访林间的房屋。
4. 差池不一见,出门恨何如:总是错过相见的机会,出门时心里充满了遗憾。
5. 今晨苍童来,赠言委璠玙:今天早晨有个年轻人过来,给我送来一些珍贵的礼物。
6. 吟玩弗忍释,绚彩摇襟裾:吟咏欣赏这些礼物,内心激动不已。
7. 子有供世才,胡为未展舒:你有满腹的才华,为什么还没有施展出来呢?
8. 我无资身策,合守贫贱居:我没有养活自己的方法,只能安守清贫的生活。
9. 积疴困疲薾,焉得愁闷除:长期生病,疲惫不堪,怎么能消除我的忧愁烦恼呢?
10. 慇懃荷久要,尚肯念到予:感激你对我的深厚情谊,还愿意挂念着我。
11. 南枝早梅白,古涧寒流虚:南方的梅花已经开放,古老的山涧中流淌着寒冷的溪水。
12. 明当复相寻,行游带琴书:明天我们再相聚,一起出游带着琴和书。
13. 嚼花饮芳泉,哦诗更踌躇:一边品尝花香,一边饮用清泉,吟咏诗歌,更加沉醉其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酬友人》,实际是在表达对友情的诚挚和珍惜。诗人以真挚的笔触,描绘出与朋友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和担忧。
首联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忧虑和对欢乐时光的珍视。颔联则点明了诗人与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长时间的分别。颈联通过描述与友人见面过程中的波折,表现出诗人的急切心情。
接下来的几联则是对友人赠言的高度赞誉,同时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惋惜。诗人借自谦之词,含蓄地揭示了友人才华未得的现实,隐含着对友人的关怀。尾联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暗示将再次相聚共度美好时光。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流露出诗人对友谊的热忱和执着。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描绘的美好情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友人》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翁卷之手,创作于公元1195年左右。
在翁卷所处的时代,南宋经历了战乱之后,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此时,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抒发胸臆,表达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期待。翁卷身为江南士人,自然无法摆脱时代的洪流,他选择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酬友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这首《酬友人》表达了翁卷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的“登高”、“远望”等意象,既是对友人鼓励的支持,也是对人生际遇的感叹。在面对挫折时,翁卷依然坚信朋友的陪伴和支持会让自己更加坚定地面对未来。这首诗传达出积极向上的力量,给人以信心和勇气。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