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南昌僧舍
突兀禅宫何代余,闲同衲客听钟鱼。
身如野鹤栖无定,愁似顽藤挽不除。
旧隠定多新长竹,远交全乏近来书。
炉香椀茗晴窗下,数轴楞伽屡展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禅寺的废墟旁,我与僧侣们闲暇时聆听钟声与诵经声。
我的命运如同无根的野鹤漂泊不定,忧愁就像顽强的藤蔓无法消除。
过去的隐居所如今长出了许多新竹,远方的友人却没有近期的来信。
在晴朗的窗下,我烹煮香炉,品茗,翻阅着《楞伽经》,心中无限感慨。
去完善
释义
1. 突兀:形容山峰高耸或建筑物等突兀而起。这里用来形容禅宫的高大壮观。
2. 禅宫:佛教寺庙,这里指代南昌的这座寺庙。
3. 何代余:哪个朝代留下的。何代,哪个朝代;余,遗留下来。
4. 闲同:在闲暇时和……一起。
5. 衲客:僧人的自称,出自《金刚经》“若当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这里的“若当来世”与“此人”被分别译成“未来世诸比丘”和“衲衣”,又因佛教中称僧人衣服为“衲衣”,因此“衲客”是对僧人的一种尊称。
6. 钟鱼:钟磬之声。此处借指寺院的钟声。
7. 身如野鹤: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野鹤,野生鹤鸟,自由自在地飞翔,象征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8. 栖无定:居住的地方没有固定的地方。
9. 愁似顽藤:比喻忧愁如同顽强的藤蔓一般无法摆脱。
10. 旧隠:以前隐居的地方。
11. 新长竹:新长的竹子。
12. 远交:远方的友人。
13. 全乏近来书:完全没有收到最近的来信。
14. 炉香椀茗:燃香的炉子,盛茶的碗,都是僧人的生活用品。
15. 晴窗:晴朗天气下的窗户。
16. 数轴楞伽:多次展开阅读《楞伽经》。
去完善
赏析
《寓南昌僧舍》是南宋诗人翁卷的一首描绘僧舍生活的诗作。首联描述了禅宫的突兀和古旧,自己与僧侣们在此倾听钟声和诵经声,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颔联则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心境,以及萦绕在心中的忧愁之情。颈联则以旧竹林和新生长出的竹子为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尾联通过描述自己在晴朗的窗下品茶、欣赏书画,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一种超脱与宁静。整首诗以其独到的观察力和优美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寓南昌僧舍》是南宋诗人翁卷在江西南昌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偏安江南,战乱频繁,社会矛盾尖锐。当时朝廷昏庸无能,对外屈辱求和,对内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翁卷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关注。他的诗作多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表达对民不聊生的痛心。在这首《寓南昌僧舍》中,他通过描绘自己的境遇,表达了在国家动荡、民生艰难的社会背景下,个人命运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翁卷因生活所迫而寄居南昌的一处僧舍。这个时期的他,远离家乡,四处奔波,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为他的作品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