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对
独对晓来晴,天寒景物清。
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
曾是吟招隠,何时遂耦耕。
萧疎头上发,已白二三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面对拂晓时分的晴天,天气寒冷但景色清新。
梅花分布在地面飘落,井水气息隔着帘子传过来。
曾经在这里吟咏《招隐》诗,何时能实现田园耕种的心愿?
稀疏的头发已经变白,有两三根斑白。
去完善
释义
1. 晓:指早晨,黎明时分。
2. 对:面对,面对面的意思。
3. 晴:晴朗,天气明朗。
4. 天寒:寒冷的天空,形容冬天的气氛。
5. 景物清:风景清晰明亮,表示空气清新且视野开阔。
6. 梅花:一种冬季开花的蔷薇科植物,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7. 分地落:分散在地面上飘落,描述梅花的凋落景象。
8. 井气:指从井水中散发出来的气体。
9. 隔帘生:透过帘子感受到它的存在,表达出井气的微弱但可感知。
10. 吟招隐:吟咏诗句来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1. 耦耕:二人并肩耕作,比喻和友人共同劳作。
12. 萧疏:稀疏,稀松。
13. 头上发:头上的头发,即作者的头发。
14. 白二三茎:有三两根已经变白,指作者已经有少许白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描述诗人一早起来就感受到了晴天的美好,然而天气寒冷,使得周围环境显得分外清静。诗人以“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这样的句子描绘出自然的美好与宁静。颔联借用了梅花落地和井气隔帘这两个生动的景象,表达出诗人虽然暂时离开尘世纷扰,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曾几何时,他沉浸在诗中寻找隐逸的欢乐,而如今,他却难以实现自己的农耕愿望。这一联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难以排遣的矛盾与无奈。尾联则通过对自己头发的描绘——稀疏的头发已经白了两三根,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岁月蹉跎、志不得伸的苦闷心情。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对》是南宋诗人翁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晚期,大约公元12世纪后半叶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宋金对峙时期,政治动荡,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期,翁卷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由于家庭贫困,他在成年后不得不放弃科举考试,回到家乡从事农业劳动。尽管如此,他对文学的热爱并未减退,反而在劳动之余坚持创作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
在同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面对北方金国的威胁,无力抵抗,只能采取求和的政策。这使得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翁卷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于社会的现状深感忧虑。他的诗歌作品往往以揭示现实问题为主题,表达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