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鲍居士
日日湖波畔,群鸥相共闲。
全家皆好佛,独坐或看山。
晒药嫌云在,留僧带月还。
有时乘小艇,忽入到城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天坐在湖畔边,看着群鸥悠然自得地共度时光。我的家人都喜欢佛教,我独自静坐时,有时会欣赏远处的山景。晾晒药材时,怕是云朵会过来捣乱;邀请僧人留下共进晚餐时,月光也会伴他一同离开。有时候我会乘上小艇,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城市之间。
去完善
释义
1. 翁卷:字灵舒,号筠斋,乐清人,南宋诗人。其诗清丽自然,语言流畅。
2. 日日:每天。
3. 湖波:指西湖。
4. 群鸥: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
5. 相共闲:一起度过悠闲的时光。
6. 好佛:信佛。
7. 独坐:独自静坐。
8. 晒药:晾晒药材。
9. 嫌云在:表示云彩影响了晒药的效果。
10. 留僧:邀请僧人留下。
11. 带月还:带着月光回去。
12. 有时:有时候。
13. 小艇:小船。
14. 忽入:忽然进入。
15. 到城间:来到城市之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鲍居士的日常生活情境。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他们每天坐在湖波畔,与群鸥共享闲情逸致的生活情景。接下来的四句则介绍了鲍居士的家庭成员都信佛,他常常独自静坐或欣赏山景,表现出一种出世的思想。诗人又通过“晒药嫌云在”和“留僧带月还”的细节描绘出鲍居士以药疗世、乐善好施的品质。最后两句以鲍居士乘小艇进入城市的画面收尾,揭示出他虽然生活在自然之中,却仍然关心着世间的事务。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地展现了鲍居士的生活方式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鲍居士》是南宋诗人翁卷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无法确定。这首诗歌颂了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鲍居士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在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翁卷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社会变革,深感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因此,他选择离开繁华的城市,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赠鲍居士》一诗,以此表达对鲍居士的敬仰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同时,南宋时期,儒家思想受到挑战,道家、佛家等思想开始在民间流行。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崇尚隐逸生活,认为这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翁卷受到了道家、佛家等思想的熏陶,产生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