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草衣寺
簷多山鸟啼,山外玉为溪。
林树若又长,塔峰应更低。
数僧归似客,一佛坏方泥。
宴坐当时事,廊碑具刻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屋檐下有很多山鸟在啼鸣,山外的溪水如同玉石般美丽。树林似乎又在生长,远处的宝塔显得更低了。几个僧人回到这里好像远方的来客,一座佛像因为损坏需要重新塑造。在这时候坐下来享受美好的时光,走廊上的石碑上还记载着当年的故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信州:即今江西省上饶市。
2. 草衣寺:位于江西上饶草衣岭的寺庙。
3. 簷:房檐。
4. 玉为溪:形容溪水清澈如玉石。
5. 林树若又长:意为如果树林再长高。
6. 塔峰:指寺庙内的宝塔和山峰。
7. 数僧归似客:几位僧人回到寺庙就像离家远行的游子回家。
8. 一佛坏方泥:一座佛像因损坏而被修补。
9. 宴坐:安闲静坐。
10. 廊碑:寺庙走廊边的石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草衣寺所见所闻的景象,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首联描绘了寺庙屋檐下山鸟啼鸣的情景,而山外则流淌着如玉般清澈的溪水。颔联继续描绘了树林繁茂生长,使得塔峰显得更为低矮。颈联通过描述几个僧人如同远游的客人归来,以及一座佛像刚刚被修复的过程,表现出僧人的淡泊与宁静。尾联则提到了在寺庙中禅修的往事,以及在长廊石碑上刻写的诗篇。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反映了其内心的平静与执着,堪称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信州草衣寺》是南宋诗人翁卷的一首描写信州草衣寺风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61年至1279年之间。
在翁卷生活的年代,南宋正处于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交织的时期。金兵南侵,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翁卷远离尘嚣,寄情山水,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忧虑。
信州草衣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是一处古老的佛教寺庙。翁卷在游览信州草衣寺时,看到了寺庙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了僧侣们的虔诚修行,内心深受感动。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描绘信州草衣寺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