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惆怅

标题包含
惆怅
身情长在暗相随,生魄随君君岂知。 被头不暖空沾泪,钗股欲分犹半疑。 朗月清风难惬意,词人绝色多伤离。 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偓(约844年-923年),字致尧,又字致光,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末年至五代初年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韩偓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他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受到...查看更多
丢丢小猪仔
去完善

译文
身体情感始终默默伴随,但你还未曾察觉。盖被子也感到寒冷,泪流满面。头发半分,心中犹豫。在明亮的月光和清风中,却难以感到舒适。美丽的词人和绝色佳人总是容易遭受离别之苦。还不如尽情喝酒直到大醉,无拘无束,任凭自己沉浸在欢乐之中。
丢丢小猪仔
去完善
释义
《惆怅》韩偓注释如下: 1. 惆怅:表达因失意或不满而忧愁怅恨的情绪。 2. 身情长在暗相随:以自身情感来形容持续不断的思念之情。 3. 生魄:指活人的魂魄。 4. 君岂知:你是否知道。 5. 被头:被子。 6. 钗股:古代妇女的头饰。 7. 朗月清风: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象。 8. 词人绝色:指优美的诗句与佳人。 9. 席地幕天:在地上铺设垫子作为座位,把天当作帷幕,形容不拘小节。
丢丢小猪仔
去完善
赏析
《惆怅》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闺怨诗,以女子为主角,抒发了孤独、愁闷的哀婉情绪。首句“身情长在暗相随”表示主人公情感持久相伴,她始终在暗中追随着自己的情人,虽然他或许并不知晓。“生魄随君君岂知”中的“生魄”是指生命的光芒或生机,这里的意思是:自己的生命之光在追寻着对方,而对方却不知道。 第二联“被头不暖空沾泪,钗股欲分犹半疑”描绘了女子的内心世界。被头不暖,表达了她心中没有温度;空沾泪则表明她无助、迷茫的心情。簪子尚未分开一半,意味着犹豫不决。这两句展现了一种无奈而又无奈的情绪。 第三联“朗月清风难惬意,词人绝色多伤离”是对环境氛围的描述。晴朗的月色和清风未能给主人公带来愉悦的心境,反而增添了她的忧愁与寂寞。这句隐含着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离别主题,表达了因才华出众而遭受到无尽的痛苦别离的慨叹。 结尾句“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则以强烈的语气提出疑问:既然现实令人如此痛苦,那不如索性喝酒到醉,忘却一切烦恼,在天地之间尽情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这首诗通过对女子细腻情感的描绘,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传递出失意却执着的情感力量。
丢丢小猪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惆怅》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战乱时期,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创作时间为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年代。韩偓身为朝廷官员,目睹了朝政的腐败和战乱的残酷,内心充满了惆怅和忧虑。在这个特殊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如被贬谪、流放等,这些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灾难和对家乡的眷恋。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极为复杂。唐朝末年,宦官权力膨胀,导致政治腐朽,民不聊生。随后又发生了黄巢起义,虽然最终被镇压,但战火波及全国各地,百姓饱受苦难。而韩偓本人也因受到牵连而被贬谪,辗转流离,这使得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丢丢小猪仔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