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书怀
才薄难任家国忧,年衰未免稻粱谋。
权门虽好羞摇尾,世路多猜敢转喉。
是处溪山可藏拙,何人庭院许寻幽。
便须火急营春事,九十韶光一半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才能疏浅难以承担国家的忧虑,年纪已大却仍在谋求生计。虽然权贵之门诱惑人心,但我仍羞于摇尾乞怜;世事复杂难料,人们多疑,我不敢畅所欲言。在这山间溪流处可以藏拙度日,不知谁家的庭院允许我去寻找那片清幽之地。既然如此,我就要赶紧去做春天的事业,因为九十天的美好时光已经逝去了一半。
去完善
释义
1. 才薄:才能不够。
2. 任:担当,承受。
3. 年衰:年纪衰老。
4. 稻粱谋:谋取生计。
5. 权门:权贵之家。
6. 羞摇尾:害羞于去巴结权贵。
7. 世路多猜:指世人多疑。
8. 敢转喉:不敢说出真心话。
9. 是处:到处。
10. 溪山:山水景色。
11. 藏拙:掩饰自己的不足。
12. 何人:不知谁人。
13. 庭院:院子。
14. 寻幽:寻找幽静的地方。
15. 便须:就需。
16. 火急:急忙,赶紧。
17. 营春事:从事春天的农事活动。
18. 九十韶光:指一年中美好的春光。
19. 一半休:已过去了一半。
去完善
赏析
《春日书怀》是一首描绘文人诗人在国事家事困局中的矛盾心境的诗篇。诗人以恬淡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处世谨慎、严谨的形象。“才薄难任家国忧”这句道出诗人的才情不足以承担国家忧虑,“年衰未免稻粱谋”则是表明自己年龄已高,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去谋取生计。接下来的“权门虽好羞摇尾,世路多猜敢转喉”则进一步展现诗人的自尊与执着,即使面对权力的诱惑和世事的猜测,他也坚守自己的原则,不愿丧失人格尊严。最后两句“是处溪山可藏拙,何人庭院许寻幽”,表达了诗人愿寻一处宁静之地,暂时逃离世俗纷扰的愿望。全诗格调内敛深沉,诗意盎然,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在复杂社会中坚定守心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书怀》是南宋诗人黄公度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公元1189年。这一年,黄公度考中进士,但因政治原因未能担任官职,郁郁不得志。他的心情如同春天的花朵,虽然灿烂却无人欣赏。
在南宋时期,金兵入侵中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朝廷内部,权臣当道,政治腐败。黄公度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文人,希望能为国家尽一份力,但他的理想却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他创作了这首《春日书怀》来表达内心的无奈和感慨。
诗中,黄公度以春天为喻,描述了自己的境遇。虽然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但他却感到孤独无助,如同繁花盛开却无人欣赏。这种强烈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