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花
思撩人,醉捻花枝,倚声成句
晴丝罥蝶,暖蜜酣蜂,重檐卷春寂寂。雨萼烟梢,压阑干、花雨染衣红湿。金鞍误约,空极目、天涯草色。阆苑玉箫人去后,惟有莺知得。
余寒犹掩翠户,梁燕乍归,芳信未端的。浅薄东风,莫因循、轻把杏钿狼藉。尘侵锦瑟。残日绿窗春梦窄。睡起折花无意绪,斜倚秋千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念佳人,陶醉于抚弄花枝之际,编成动听的句子。晴空中蛛丝轻盈萦绕蝴蝶,温暖的蜜汁使蜜蜂沉醉,层层房檐在春日里显得格外宁静。雨滴洒在花朵上,烟雾缭绕在树梢,压得栏杆上的花朵湿润一片。曾相约金鞍骏马,但错失约定,徒留无尽的天边绿色。那座美丽的花园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歌声,唯有黄莺还懂那份情怀。
初春时节还有些寒冷,翠绿的门户仍未打开,新归的燕子在屋梁筑巢,但仍没有传递任何消息。温和的春天来临,但不要让杏花零乱不堪。似乎有人漫不经心地弹起了古琴,却又突然停止。春天的阳光照进了小窗,编织着离奇的梦境,短暂的午睡过后,起身欲折一朵花却提不起兴致,只好懒洋洋地靠在秋千上。

去完善
释义
思撩人:表示作者渴望美好事物的诗意表达。
醉捻花枝:描述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景致之中。
倚声成句:指根据音乐的节奏韵律创作诗歌。
晴丝罥蝶:晴朗的天空中,蝴蝶翩翩起舞。
暖蜜酣蜂:蜂蜜甜美,吸引蜜蜂沉醉其中。
雨萼烟梢:雨中花朵湿润,烟雾弥漫的花梢。
压阑干:形容满枝花朵压弯了栏杆。
花雨染衣红湿:花瓣如雨洒落,沾湿了诗人的衣襟。
金鞍误约:指约定时间到了却不见对方的到来。
空极目、天涯草色:形容辽阔的天地间一片茫茫的绿色。
阆苑玉箫人去后,惟有莺知得:昔日的恋人离去后,只有黄莺了解我的思念之情。
余寒犹掩翠户:指春天的尾声,仍有丝丝寒气。
梁燕乍归:新来的燕子刚刚筑好了巢。
芳信未端的:指春天的气息尚未散去。
浅薄东风:形容春天的短暂。
莫因循、轻把杏钿狼藉:不要让人随意地浪费了美好的春光。
尘侵锦瑟:灰尘沾染了琴弦,比喻岁月的蹉跎。
残日绿窗春梦窄:夕阳西下,窗户紧闭,春日的梦境也渐入尾声。
睡起折花无意绪,斜倚秋千立:醒来后无心赏花,只是随意倚靠秋千,表达作者淡淡的哀愁。

去完善
赏析
《解语花》周密这首词以绮丽的花鸟为描绘对象,表达出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感慨。上阕主要描绘了春天景象:“晴丝罥蝶,暖蜜酣蜂,重檐卷春寂寂”描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雨萼烟梢,压阑干、花雨染衣红湿”则以花瓣雨的形象表现出春天的短暂与美丽。下阕则由春景转向感叹人事无常:“余寒犹掩翠户,梁燕乍归,芳信未端的”预示着春天的离去;接着,词人以东风和杏钿作比喻,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最后两句“睡起折花无意绪,斜倚秋千立”则表达了词人在春天消逝后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词婉转动人,意境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春日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解语花》是宋代词人周密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56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时局动荡,民族矛盾尖锐。在这个时期,周密生活困苦,多次奔波,但他始终坚守文人风骨,以诗词歌赋寄托忧国忧民之情。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周密身为文人士大夫,对此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解语花》中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但在这表面的繁荣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忧虑和悲痛。他担忧国家的命运,感叹时光荏苒,世事如梦。
这首词的艺术风格独具匠心,将抒情、叙事、议论融为一体,展现了周密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尚的人文情怀。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周密用他的诗词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