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令(访友不遇)
残月半篱。残雪半枝。孤吟自款柴扉。听猿啼鸟啼。
人归未归。无诗有诗。水边伫立多时。问梅花便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半月悬于篱笆上空,一树梅枝挂满积雪。我独自轻扣柴门,细听山间猿啼、林间鸟语。
离家的人儿仍未归来,无心写诗的我心中却酝酿着诗句。我在水边驻足良久,忽闻一缕暗香袭来,方知那是春日的梅花绽放的信号。

去完善
释义
1. 残月:快要落下或已落下的月亮。
2. 半篱:指月亮只照亮了半个篱笆。
3. 残雪:即将融化或者已经融化的积雪。
4. 孤吟:孤独地吟咏诗歌。
5. 自款:自己敲门。
6. 柴扉:用树枝制成的门。
7. 猿啼:猿猴的叫声。
8. 人归未归:有人回来了,但是要找的人还没有回来。
9. 无诗有诗:虽然没有看到要找的人的诗歌,但是却意外地有了灵感。
10. 伫立:长时间站立。
11. 问梅花便知:询问梅花的生长情况就能知道是否有人来过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述了访友未遇的情景和心情。"残月半篱,残雪半枝"展现了冬日清晨的景象,表达出静谧的氛围。"孤吟自款柴扉"写出诗人独自一人轻声敲门,却无人回应。"听猿啼鸟啼"暗示山中寂寥,也反映出诗人的无奈与失落。"人归未归,无诗有诗"意味着尽管友人未能出现,但诗人仍可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寻找灵感,抒发内心的情感。最后两句“水边伫立多时,问梅花便知”则展现出诗人寻觅友人的耐心和对梅花的理解——或许通过梅花可以感知到友人的信息,体现了对友情的深切关怀。整首词用语简练,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孤独中寻找友情的渴望和寄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四字令·(访友不遇)》是南宋词人周密的一首描绘友情的佳作。本词创作于公元1258年,此时周密48岁,正值中年时期。周密在南宋末年文人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他致力于整理和编纂文献,同时对音律有极高的造诣。
在这一时期,由于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山河破碎、民生疾苦,导致了许多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日益加强,并积极投身到抗金复国的斗争中。词人在这种情况下,与朋友之间的互动往来也更加密切,频繁地进行走访和交流,以此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然而当他去拜访朋友时,却不巧没有遇到友人。这种失之交臂的感觉激发了周密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名篇《四字令(访友不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