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标题包含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周密(1232年-1308年),字公谨,号草窗、蘋洲、四水潜夫等,浙江杭州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学家、词人、历史学家,与周密、张炎并称为“南宋末年三大家”。 周密的生平事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查看更多
眉毛上扬的小明。_261
去完善

译文
译文:广袤的原野上飘扬着旗帜,天空中布满车马,远方的沙漠天际一片苍茫。带着宝刀和金质徽章的人们,在风中歪戴着毛茸茸的帽子,似乎在庆祝什么。那一路走过的秦关、汴水之地,仿佛都在想象那些攀登过的地方如今已被写进了新的诗篇。在这豪迈的旅程中,伴随着一阵阵鼓声和号角声,驾驭着俊美的战马,陪伴着风华绝代的女子。 喝酒正酣时,可以欣赏到燕山的白雪,冰封的河流和冻结的月亮,还有早晨从陇上飘过的云彩。衰老的年纪已经来临,江南谁会想起我呢?东风渐渐吹绿了西湖边的柳树,大雁都已经回来了,但还没有人回到南方的家。最令人难过的是,即使把梅花全部折光,也无法寄托我对你的思念之情。
眉毛上扬的小明。_261
去完善
释义
1. 照野:照亮原野。 2. 旌旗:古代用以做标志的旗帜。 3. 朝天:朝见天子。 4. 平沙:广阔的沙漠。 5. 宝带金章:这里指戴有金银饰品的腰带和帽子,是贵重的官员服饰。 6. 尊:古代酒器。 7. 茸帽:用鹿皮制成的帽子,此处指代普通百姓的帽子。 8. 欹:倾斜。 9. 秦关:古代秦国国界上的重要关隘,泛指北方边关。 10. 汴水:汴河,古运河,流经河南、安徽等地。 11. 经行地:经过的地方。 12. 登临:登山临水,游览风光。 13. 新诗:指新作的诗篇。 14. 英游:出游于名胜之地。 15. 叠鼓清笳:敲击鼓声、吹奏胡笳,形容雄壮的队伍行进。 16. 骏马名姬:有才能的男子和美丽的女子。 17. 酒酣:饮酒至半醉状态。 18. 燕山雪:指北京一带的雪景。 19. 冰河月冻:形容河流冻结的景象。 20. 晓陇云飞:清晨田野上云雾飘动的景象。 21. 投老:年老退休。 22. 残年:晚年。 23. 方回:指南宋诗人贺铸,字方回,因他一生未得到重用,这里借指未被重用的文人。 24.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25. 雁已还:大雁已经返回。 26. 南归:回家。 27. 关情:关心,挂念。 28. 折尽梅花:描述将梅花全部折尽,比喻极尽所能,意即为了寄托相思之情,用尽了各种方法。
眉毛上扬的小明。_261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情感,可以说相当丰富。开篇的三句描绘了宽阔的原野和远处的车马,展现了被召者的气度。而“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则透露出了朝廷对陈君衡的器重。随后的一句,则是作者想象陈君衡在沿途所见的风光,相信这一切都会化为他的诗篇。下阕则转入送别场景,既抒发了壮志凌云的气概,又有对重逢的期待。而在尾联,却又以折梅寄情的形象收尾,显示出作者的婉约一面。整体来看,这首词的情感起伏较大,既有豪情满怀,又有深情款款,展现出南宋词人的复杂内心世界。
眉毛上扬的小明。_261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是宋代词人周密创作的一首送别词。这首词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当时周密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周密离开故乡临安,来到都城汴京,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 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这个时期属于中兴阶段,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们的情感抒发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而周密本人则是一位擅长描绘细腻情感的词人,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这首《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中,周密通过描绘离别场景,表达了对朋友陈君衡的深深不舍之情。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时代背景。
眉毛上扬的小明。_261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