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平乐(再次前韵)

标题包含
清平乐(再次前韵)
晚莺桥噎。庭户溶溶月。一树湘桃飞茜雪。红豆相思渐结。 看看芳草平沙。游鞯犹未归家。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周密(1232年-1308年),字公谨,号草窗、蘋洲、四水潜夫等,浙江杭州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学家、词人、历史学家,与周密、张炎并称为“南宋末年三大家”。 周密的生平事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查看更多
Max橙小西
去完善

译文
暮莺在桥头叹息,月光洒满庭院。一棵湖南桃花如雪般纷飞。红豆寓意着越加深厚的思念。 看那无尽的草场和平静的沙滩,游子尚未归来。他终究是一个漂泊不定的人,让人误以为他的离去如同柳絮一样随意。
Max橙小西
去完善
释义
晚莺桥噎:晚莺,傍晚的莺鸟;桥噎,哽噎,形容声音断续。 庭户溶溶月:庭户,庭院门户;溶溶,月光如水。 一树湘桃飞茜雪:湘桃,湖南出产的桃子;茜雪,红色的桃花瓣。 红豆相思渐结:红豆,即相思豆,寓指相思之情;渐结,逐渐积累。 看看芳草平沙:看看,望着;芳草,春天的草;平沙,平坦的沙滩。 游鞯犹未归家:游鞯,外出游历的人;犹未,还没有。 自是萧郎飘荡:自是,自然是;萧郎,指远行在外的人;飘荡,漂泊不定。 错教人恨杨花:错教,让人误会;杨花,杨树的柳絮,此处借指远行的人。
Max橙小西
去完善
赏析
《清平乐·再次前韵》是周密对古词牌《清平乐》的再创作。首句描绘了暮春时节的场景:“晚莺桥噎”暗示着春意阑珊,万物复苏,而“庭户溶溶月”则勾勒出月色如水、静谧美好的画面。接下来的“一树湘桃飞茜雪”,生动地展现了桃花飘落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紧接着,“红豆相思渐结”揭示出诗人的情感线索。红豆寓意着炽热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而“渐结”则表示这种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强烈。这为全词奠定了深沉而真挚的情感基调。 随后,诗人通过“看看芳草平沙”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春光图,令人陶醉。而“游鞯犹未归家”又表达了离愁别绪,透露出游子在外漂泊不定的心情。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美好的自然风光与人世的悲欢离合紧密联系在一起。 最后,诗人以“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作结。其中,“萧郎”暗指漂泊不定的人,而“杨花”则是春天柳絮的形象代表。这两句意指,诗人之所以产生离愁别绪,是因为他身不由己,就像随风飘荡的柳絮一样,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总之,这首《清平乐·再次前韵》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深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邃,堪称佳作。
Max橙小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平乐(再次前韵)》是南宋词人周密于1289年所创作的一首词。此时正值元朝灭宋后的第三年,社会动荡不安,山河破碎。作为南宋遗民的周密,面对国破家亡的境地,心情沉痛。他隐居于杭州西湖边,寄情山水,抒发内心的忧虑和感慨。 在这首词中,周密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和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他用“波渺”、“柳垂”等词语描绘出西湖的宁静与美丽,然而这些美景如今却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变得萧瑟落寞。词人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也抒发了对战乱后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南宋灭亡后,知识分子在社会动荡中的无奈与悲痛。他们在寻求精神寄托的同时,也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担忧。而这种情感,也成为了南宋遗民词人的共同主题。
Max橙小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