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子式从军
折镞奇勋在,冲冠怒气深。
尧天日月大,禹甸曀霾侵。
塞下将军令,隆中梁甫吟。
酒行君可起,快展击胡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弓箭的锐利和将军的功勋仍在,激起的愤怒如冲天之势。
在伟大的尧舜时代,禹治理的土地仍被阴暗笼罩。
边塞将军的命令响彻四方,隆中书院的回忆唤起梁甫诗人的歌唱。
请你端起这杯酒站起来,让我们共同展现战胜敌人的决心。
去完善
释义
1. 折镞:折断箭矢,这里指战争。
2. 冲冠:怒发冲冠,形容极度愤怒。
3. 尧天:古人常用“尧天舜日”来比喻太平盛世。
4. 禹甸:指大禹治理过的国土。
5. 曀霾:阴沉的云雾,比喻混乱黑暗的社会现象。
6. 塞下:边疆地区。
7. 隆中: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之地,位于今湖北襄阳西。
8. 梁甫吟:古曲名,此处借指表达壮志豪情的诗歌。
9. 酒行:斟满酒杯。
10. 击胡心:打击匈奴的决心。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折镞奇勋在,冲冠怒气深”,表明战争即将到来,折镞(折断箭矢)是战争的前兆,冲冠则是激起士气的一种方式。
颔联“尧天日月大,禹甸曀霾侵”则描绘了战争背景:广阔无垠的尧天之下,阳光普照,而禹甸(夏禹治理的土地)却被阴霾侵蚀,暗示战争的阴影正悄然逼近。
颈联“塞下将军令,隆中梁甫吟”则以象征手法表达诗歌的主旨:一方面强调将军的英勇气概,另一方面用“隆中梁甫吟”代表士兵们的坚定意志和豪情壮志。
尾联“酒行君可起,快展击胡心”则点明主题:面对即将来临的战争,战士们应该整装待发,怀抱着勇敢抗击敌人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氛围的渲染以及人物内心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战士英勇抗敌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坚定信念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朱子式从军》是南宋时期诗人马廷鸾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36年,正值金朝灭亡、元朝崛起的动荡时期。当时蒙古帝国势力逐渐南下,南宋王朝面临着极大的军事压力。为抵抗元军侵略,南宋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就是招募兵勇,扩充军队。
在这一年,诗人马廷鸾的好友朱子式积极响应号召,自愿投身军旅,为国效力。马廷鸾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写下了这首《送朱子式从军》,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段时期,马廷鸾个人生活也不如意。他原本是一名官员,但因触怒权贵而被贬谪。在这种背景下,他更加关注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生活。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朋友勇敢赴国难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