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
清秋新霁与君同,江上高楼倚碧空。
酒尽露零宾客散,更更更漏月明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清新宜人的秋天,我与你一同欣赏雨后天晴的美景;站在江边的高楼上,我们依靠着那广袤无垠的蓝天。当酒意尽消,夜色深沉,露水开始凝结,宾客们也纷纷离去;此刻,已是深夜时分,月光皎洁,更漏声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清秋新霁:指秋天的雨后初晴。
2. 碧空:蓝天。
3. 更更更漏:形容时间过得缓慢,三个“更”字强调了时间的漫长。
4. 月明中:在明亮的月光下。
去完善
赏析
《望月》是唐代诗人刘驾的一首描绘清秋夜景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清秋夜晚的美景以及诗人的孤独感。
首句“清秋新霁与君同”中的“清秋”点明了季节,“新霁”则意味着刚刚放晴的天空。在这里,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出秋天的景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而“与君同”则暗示了诗人与朋友共度这个美好时光的心情。
第二句“江上高楼倚碧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江边高楼上倚栏远望的画面。这里的高楼象征着诗人俯瞰世界的视角,而倚栏的姿态则表现出诗人对远方的渴望。同时,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天空的无尽遐想。
第三句“酒尽露零宾客散”则是诗人在描述聚会结束的场景。在这里,“酒尽”代表欢乐的时光已经结束,而“露零”则预示着气温的下降,暗示着夜晚的到来。最后一句“更更更漏月明中”则描绘了夜深人静的时刻。这里的“更更更漏”指的是古代计时器,而在这样的宁静夜晚,只有月亮陪伴着诗人,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
总之,这首《望月》通过对清秋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朋友欢聚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聚会结束后独自面对寂静夜晚的孤独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月》是唐代诗人刘驾的一首咏月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末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刘驾作为一名文人,可能因为战乱而颠沛流离,对人生和现实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这首诗中,刘驾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笔下的月亮既象征着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反映了作者在那个特殊时期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同时,刘驾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如“王孙”等,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总的来说,《望月》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充满了动荡和战乱,但同时也展现了刘驾作为一个文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