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苦寒行

标题包含
苦寒行
严寒动八荒,刺刺无休时。阳乌不自暖,雪压扶桑枝。 岁暮寒益壮,青春安得归。朔雁到南海,越禽何处飞。 谁言贫士叹,不为身无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席卷八方,吵闹声不绝于耳。阳光也无法带来温暖,白雪压满了枝头。 寒冬即将过去,春天何时才能到来?北雁已飞到南方,而越地的鸟儿又飞往何处? 谁说贫穷的人只会叹息?他们并不是因为缺少衣物而哀叹。
去完善
释义
【严寒动八荒】 指寒气使整个地区都为之震动。八荒,泛指全国各地。 【刺刺无休时】形容风雪交加,声音不断。刺刺,象声词。 【阳乌不自暖】太阳都不能使自己暖和起来。阳乌,指太阳。 【雪压扶桑枝】大雪积压在扶桑树上。扶桑,神话中的树木,位于日出之地,这里可能比喻太阳升起的地方。 【岁暮寒益壮】年底的时候寒气更加强大。岁暮,一年快结束的时候。 【青春安得归】春天的温暖何时才能回来?青春,春天。 【朔雁到南海】从北方飞到南方的大雁。朔,北方。 【越禽何处飞】越地的鸟类向哪里飞翔呢?越,指今江浙一带,古时候的越国。 【谁言贫士叹】谁说贫寒之士只有叹息呢?意指他们仍有其他方式来面对生活的困苦。 【不为身无衣】不是因为身上没有衣服而悲伤。
去完善
赏析
《苦寒行》刘驾:这首诗通过描绘严寒中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苦难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际遇的无奈。诗中,“阳乌不自暖,雪压扶桑枝”表现了天地间严寒的力量,而“朔雁到南海,越禽何处飞”则暗示了在困境中,人们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表达了逆境中的坚定与坚韧,正如诗中所云:“谁言贫士叹,不为身无衣。”这首诗歌感情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刘驾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苦寒行》是唐朝诗人刘驾的一首描绘冬日严寒景象的五言诗。此诗创作于唐中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正处在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阶段,但同时也潜伏着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刘驾这位文人名士,由于社会地位的不高和官场上的挫折,他的命运并不十分顺利。他因文采而受到关注,却因不善谋官职,多次失败。身处繁华的唐朝盛世,却感受到寒冷和无奈,这便是刘驾的心态写照。 在时代背景下,虽然总体趋势繁荣,但由于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广大农村百姓的境遇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刘驾通过《苦寒行》描述了冬季农村生活的艰苦环境,反映农民的痛苦处境,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